[实用新型]汽车燃气喷射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1316.3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39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永斌 |
主分类号: | F02M51/08 | 分类号: | F02M5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燃气 喷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燃气喷射阀,设有输出气体分配装置,能够通过一个喷阀同时向多个气缸输出气体。
(二)背景技术
随着汽油价格的提升及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市场上公共汽车或轿车开始采用天燃气等作为汽车燃料取代了汽油和柴油,目前汽车燃气装置包括单点自吸式和电子喷射两种形式,其中单点自吸式是将混合器设在节气门前方,只能改善在节气门处的气体混合程度,但难以解决节气门后至进气歧管的一段管壁内形成回火放炮的问题,因此进气歧管的结构对混合气的输送和分配有重大影响,而且难以实现在所有工况下都能保持理想的混合气分配;多点喷射是将喷射器设在进气歧管与机体连接处,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立即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不受到进气歧管结构的影响,可以保证均匀一致的混合气分配。由于在使用性能上,多点喷射要优于单点自吸式即多点电喷发动机具有排污更小、更节能的优点,所以目前用户多采用多点电喷方式。但是,目前的多点电喷一般为每个气缸设一个喷射阀,也就是说,有几个气缸就需要几个喷射阀,上述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故障率高;2.由于各个喷射阀之间存在喷流差,其能耗高;3.造价高。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低的汽车燃气喷射阀,设有输出气体分配装置,能够通过一个喷阀同时向多个气缸输出气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燃气喷射阀,在阀体的出气口一端设有一个输出气体分配装置,该输出气体分配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气体分配室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气体分配室下方并与其相通的排出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出气口的开关装置,所说开关装置包括设在阀体一端的导套,部分安装在导套内且被电磁线圈至少部分包围的铁芯,和一个装在导套内孔并伸入铁芯的内孔一端的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沿轴向顺序设有防震胶垫和O型密封圈。
更近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出气口的输出流量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包括丝堵、螺母和丝杆,所述丝杆一端贯穿所述丝堵并与螺母通过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气体分配装置与阀体之间设有对丝接头,该对丝接头内部开有用于连接出气口与气体分配室的气体通道。
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中,所述铁芯前端设有能够封住所述出气口的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中,所述排出通道为2个、4个或6个,且每个排出通道上均设有用于与发动机每个气缸相连的输出气体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气体经进气口进入后,通过出气口然后进入气体分配室,气体分配室通过多个排出通道后经供给气缸,实现了由一个喷射阀同时向多个气缸喷射气体的目的,此过程中不会产生流量差,能耗低。
2.由一个喷射阀同时向多个气缸喷射气体,提高了喷射阀的使用寿命,且降低了故障率,维修方便。
3.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成本低廉,方便实用,所有车型都可使用。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丝杆,2螺母,3丝堵,4阀体,5O型密封圈,6弹簧,7铁芯,8进气口接头,9对丝接头,10壳体,11气体分配室,12输出气体接头,13出气口,14密封件,15螺丝螺母,16绕线架,17防震胶垫,18电磁线圈,19电源线,a排出通道,b气体通道。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以一个剖视图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气喷射阀一个实施例。在此涉及一种汽车燃气喷射阀,阀体4的出气口13一端设有一个输出气体分配装置,该输出气体分配装置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的气体分配室11和设置在气体分配室11下方并与其相通的两个排出通道a,且每个排出通道a上均设有用于与发动机每个气缸相连的输出气体接头12。
制造时所述输出气体分配装置与阀体4之间通过对丝接头9连接为一体,该对丝接头9内部开有用于连接出气口13与气体分配室10的气体通道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永斌,未经郭永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1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给料机
- 下一篇:锅炉烟气回收利用节能减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