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驱动轨道工程车集成式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16068.3 | 申请日: | 200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2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吕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 地址: | 116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驱动 轨道 工程车 集成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驱动轨道工程车集成式冷却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液压驱动轨道工程车所采用的发动机均为风冷式发动机,与其匹配的冷却装置主要包括冷却水冷却装置和液压油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及膨胀水箱均为分散布置,造成车内布置凌乱,也不易检修。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原有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已不能满足新的排放标准的要求,新型式的轨道车将会采用环保型发动机及其相匹配的冷却系统。新型式的冷却装置将会填补国内液压驱动轨道车冷却系统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对原液力驱动轨道车原冷却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整个冷却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提供整套系统技术方案及冷却装置产品,重点是对冷却系统整体配套方案、冷却装置高度集成技术及其部件的结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研究,研制出满足各类环保型液压驱动轨道工程车在各工况下正常运用要求的集成式冷却装置。这种液压驱动轨道工程车集成式冷却装置的结构是:箱形框架由隔板分为左右二个冷却间,左冷却间内设有发动机水散热器、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右冷却间内设有液压油散热器,左右冷却间各自还设有风扇旋转平面垂直于地面并且平行于散热器散热面的冷却风扇,冷却风扇由安装在轴承箱内的液压马达驱动,轴承箱固定在箱形框架内,膨胀水箱安装在箱形框架的左冷却间内部。箱形框架的左冷却间上部设有与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与发动机水散热器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箱形框架的右冷却间上部设有与液压油散热器相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发动机水散热器、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可为单节分体式或由多个单节构成的组合式。风扇可伸入到护风圈内,风扇边缘与护风圈为间隙配合。膨胀水箱上部可设有溢流传感器,膨胀水箱下部可设有低水位传感器。
装个装置采用高度集成式布置,膨胀水箱集成于框架内部,冷却风扇与液压马达布置在整个装置的侧面,通过轴承箱安装在框架上,发动机水散热器、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等平行于风扇旋转平面布置在两侧。膨胀水箱置于框架之中,有效提高了冷却装置整体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所述的发动机水散热器、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均为单节分体式或由多个单节构成的组合式结构。以往冷却风扇与导风罩的配合主要依靠经验以及空间限制设计,没有详细分析风扇与导风罩的配合以及风扇边缘与护风圈之间的配合间隙,冷却系统的效率也大受影响。本冷却装置通过试验验证风扇与导风罩的合理配合深度,以及风扇叶片外沿距护风圈的合理间隙,可以大大提高冷却风扇的效率。采用静液压马达驱动风扇,通过水位传感器和溢流传感器实现了柴油机整个水冷却系统的自动启动补水、自动停止补水的智能化机能。
本实用新型液压驱动轨道工程车冷却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1不同作业环境和要求的新型液压驱动轨道车,要求实现不同冷却装置设计的模块化和互换性。发动机水散热器、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等冷却元件均可采用单节式结构设计,面对不同的车型时,可以通过冷却计算,根据冷却要求来搭配相应数量的散热器单节,实现了模块化高度集成设计,简化了车辆内部布置,安装检修更为方便;
2发动机水散热器、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全部集中于一个冷却装置,改善了以往分散布置凌乱的问题,同时简化了冷却装置结构,节省了内部空间;
3本冷却装置采用了吸风式冷却,根据冷却装置整体布置,通过试验验证,在空间布置允许的情况下,将风扇伸入到护风圈的一定深度,同时风扇边缘到护风圈的间隙设计更这合理,大大提高了冷却系统的效率。
4通过低水位传感器和溢流传感器实现了发动机整个水冷却系统的自动启动补水、自动停止补水的智能化机能。框架上盖板的间隔式支撑结构设计以及排水沟槽,还有顶部设计的百叶窗,实现了冷却装置的在各种恶劣环境的可能。
5以往的冷却装置大部分采用风扇和水箱布置在整个装置上部,本专利设计的新型液压驱动轨道车冷却装置采用立式布置,在不影响运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节省了轨道车内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箱形框架1由隔板分为左右二个冷却间,左冷却间内设有发动机水散热器8、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10,右冷却间内设有液压油散热器11,左右冷却间各自还设有风扇旋转平面垂直于地面并且平行于散热器散热面的冷却风扇6,冷却风扇6由安装在轴承箱9内的液压马达5驱动,轴承箱9固定在箱形框架1内,膨胀水箱2安装在箱形框架1的左冷却间内部。箱形框架1的左冷却间上部设有与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10相连通的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与发动机水散热器8相连通的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箱形框架1的右冷却间上部设有与液压油散热器11相连通的进油口16和出油口17。实施例中的发动机水散热器、发动机中冷器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为单节分体式。膨胀水箱2上部可设有溢流传感器3,膨胀水箱2下部可设有低水位传感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6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上电解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轨道灯具连接头转换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