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LF炉电极升降稳定性的液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11586.6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74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峰;陈智勇;张凤心;杨绍华;李岩;祁林;赵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C21C7/07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群 |
地址: | 114000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lf 电极 升降 稳定性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精炼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LF炉控制电极升降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LF炉是钢水炉外精炼的一种重要设备。LF炉处理钢水时,钢水罐从“接收位”到“处理位”是通过大罐台车来实现的。为考虑安全,从程序设计的角度上,要求LF炉大罐台车“走行可”的联锁条件是电极在静态条件下必须保持在上限位置。自LF炉投入生产以来,经常出现电极在静态下自动上升或下降,离开上限位置,这时就需要人为手动操作将电极调节到上限位置。曾经发生过在向外部打大罐台车的过程中,电极突然大幅度下滑造成电极全部被刮断,其后果非常严重。
经过分析,电极在静态时位置发生移动的原因,是控制电极移动油缸的比例阀在静态时发生了零点飘移。其实比例阀有中位死区,在静态时,应该使油液密封在电极移动油缸内,不进也不出。所谓零位漂移,就是不能维持这种阻断的状态。原因有很多,比如油温的影响,阀芯尺寸几何精度的影响,油液污染度的影响等等。
当前技术有的LF炉采用阀台出口油管加电磁阀切断液压油路解决电极静态不静的问题,但是在开启该电磁阀时,液压冲击比较大。有的采用切断比例阀电源来解决电极静态不静的问题,但是偶有由于断电后比例阀芯未回到中位,电极发生静态位置不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LF炉电极升降稳定性的液压系统,该系统在每个电极升降主回路上增加电磁切断阀,通过电磁切断阀来控制油路,来解决控制电极移动油缸的比例阀在静态时的零点飘移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高LF炉电极升降稳定性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在比例阀与液控单向阀之间设有电磁切断阀,电磁切断阀的各油口通过过渡油路块与比例阀的相应油口相接通。所述的电磁切断阀是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每个电极升降主回路上增加电磁切断阀,通过电磁切断阀来控制油路,来解决控制电极移动油缸的比例阀在静态时的零点飘移问题。本系统运行稳定,使比例阀在静态时的零点飘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中:1-电极移动液压缸 2-手动球形截止阀 3-液控单向阀 4-电磁换向阀 5-电磁切断阀 6-比例阀 7-背压阀 8-油箱 9-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提高LF炉电极升降稳定性的液压系统,包括电极移动液压缸1、检修用手动球形截止阀2、液控单向阀3、电磁换向阀4、电磁切断阀5、比例阀6、背压阀7、油箱8、油泵9,电极移动液压缸1、检修用手动球形截止阀2、液控单向阀3、电磁切断阀5、比例阀6油泵9依次相连接;液控单向阀3还连接有电磁换向阀4,电磁换向阀另一端连接油泵9;比例阀6的另一端与背压阀7相连接,背压阀7与油缸8相连接。在比例阀6与电磁切断阀5之间设有过渡油路块。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过渡油路块将比例阀6的A腔出口油路从过渡油路块通到侧面,与电磁切断阀5的P口对位,再从电磁切断阀5的A口位置处返回到比例阀6的A腔出口的过渡油路块,过渡油路块对位比例阀6的P口、T口直接贯通,过渡油路块侧面开,使电磁切断阀T口与比例阀T口接通,实现电磁切断阀对比例阀的A腔出口油路的切断与接通。
电磁切断阀5采用的是普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型号为4WE 10 D33/CG24N9K4。当电磁铁得电时电磁换向阀P口与A口接通,比例阀的A腔出口油路也就接通了,电磁铁失电电磁换向阀P口与A口切断,比例阀的A腔出口油路也就切断了。从而解决了比例阀静态时A腔出口油路偶有油泄出,导致电极偏离正确位置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1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
- 下一篇:用于电磁炉本体导磁的导磁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