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传动及过载保护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307181.1 | 申请日: | 2009-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3/04 | 分类号: | H02P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传动 过载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传动及过载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马达作为机械领域主要动力输出元件,其主要通过齿轮传动输出动力。马达转动带动固定其上的齿轮转动,齿轮啮合输出动力,并辅以电子电路控制,以控制马达运转的启动和停止。
对于上述现有的传动方式,当马达运动发生过载时,虽可凭借电子电路控制其所供应马达的电源断电,以避免马达过载损坏,但此种方式仍有不足之处,如:电源断电后,马达转轴会因惯性会继续旋转,此时如遇较大负载卡阻,往往会造成马达内部元件或啮合齿轮磨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马达传动及过载保护结构。
一马达传动及过载保护结构,所述马达包括一输出轴,所述马达传动及过载保护结构包括:轴套,转动地套设于该输出轴上;推块,凸设于输出轴上;两挡块,转动地固定于该轴套的一端面上,安装的松紧程度使得挡块与轴套间产生一阻挡块转动的预紧力,两挡块转动方向相反,分别包括两个极限位置:第一位置为倒下不可与推块接触,第二位置为竖起可与推块接触;两相对设置于轴套该端面上的滑轮;一连接绳,两端绕过两滑轮固定于上述两挡块上,其具有合适的长度和弹性使得两挡块分别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上述结构采用挡块面接触固定于马达输出轴上的推块传递马达输出动力,过载时连接绳带动两挡块交替阻挡马达输出轴上的推块直至马达输出轴停止转动。采用上述结构可以达到马达过载保护的效果,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马达传动及过载保护结构于一实施方式的装配图,其上连接一马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倒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为本发明马达传动及过载保护结构100连接一马达200的立体图。该马达200包括马达输出轴210和马达200内部的控制电路220,控制电路220用于检测是否过载并控制马达200电源断电。在输出轴210轴向表面的中部凸设一环型卡环211、轴向表面靠近自由端处开设一定位孔212,与定位孔212相应设置有可卡入的卡针213。
马达传动及过载保护结构100包括套设于马达输出轴210上的轴套10、固定于马达输出轴210上的推块20、转动固定于轴套10上的两挡块30、两滑轮40以及两端固定于挡块30的连接绳50。
请一并参考图3,轴套10可转动地安装于输出轴210上,轴套10为一同心阶梯轴,包括第一连接轴11、第二连接轴12和执行轴13,其中,第二连接轴12半径大于第一连接轴11和执行轴13的半径。轴套10轴心位置还开设有圆形轴孔14。轴套10通过轴孔14套于输出轴210上,卡环211与第一连接轴11面接触,卡针213卡入定位孔212后弯折,从而轴向定位轴套10。执行轴13连接齿轮(图中未示),用于输出马达动力。
第二连接轴12面向马达200的端面为连接面121,连接面121设有两环绕第一连接轴11的方形凹槽122,方形凹槽122一端设有穿透第二连接轴12周向表面的固定孔123。第二连接轴12还包括与固定孔123对应的转轴124。
推块20呈长方形,可通过胶接、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马达输出轴2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推块20固定于马达输出轴210一特定位置,当马达输出轴210安装于轴套10上后,该特定位置上的推块20与连接面121平行并靠近连接面121。
挡块30呈长方形,长方向一端加工有固定孔31和倒角32,中间位置凸起一圆柱形凸柱33。当挡块30过渡装配于上述凹槽122内时,转轴124插入固定孔123和固定孔31内,使挡块30转动固定于上述凹槽122内,且安装的松紧程度使得挡块30与轴套10间产生一预紧力F,即只有当作用在挡块30上的推力大于预紧力F时才能推动挡块30转动。挡块30包括两极限位置,第一位置为倒下贴合凹槽122不可与推块20面接触,第二位置为竖起于凹槽122内可与推块20面接触。
两滑轮40设置于凹槽122连接的垂直方向上,包括转轴42和绕转轴42旋转的转轮41,转轴42可通过胶接、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连接面121上。
连接绳50固定于一挡块30的凸柱33上,依次绕过上述滑轮40、第一转轴11、滑轮40,固定于另一凸柱33上。连接绳50为刚性绳,长度使得两挡块30分别位于上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使得一挡块30倒下卡入凹槽122内必带起另一挡块30竖起于凹槽12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7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对于旋转轴线的距离变化的检测
- 下一篇:血清素转运体基因与酗酒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