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传输用母线及其母线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6192.8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晏新海;晏日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晏新海 |
主分类号: | H01R4/62 | 分类号: | H01R4/62;H01R4/70;H01B5/02;H02G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1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传输 母线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供电或配电用的母线及其母线组件。
背景技术
工矿企业生产、办公以及生活用电,一般都是自建变电房,供电公司通过高压送电至变电房,转换成380V/220V用电后,由连接电缆将电力送至各用电柜,然后将用电设备接入用电柜获取电力。
传统的结构是使用电缆直接送电。随着用电量的加大化和集中化,为了减少线路损耗、方便电力分配和供电线路施工及维护,部分工矿企业采用了铜母线供电的结构。所谓母线实际上就是用铜排替代传统电缆直接送电,依据用电量要求从变压器到车间架设桥架,桥架中固定母线。这样可以大功率地输送电能,不仅输电线路施工、维护方便,而且可以减少线路损耗。母线供电的结构有着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的趋势。
但是铜金属在地球中的含量较少,价格居高不下,并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给广大工矿企业采用铜母线供电的结构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金属铝比重轻,地球含量丰富,成本低廉,导电、导热性能好。金属铝的比重相当于铜的30%,单价相当于金属铜的1/3,导电率约为金属铜的63%。理论上,金属铝代替铜输送同样大小的电流,在线路损耗一致的情况下使用金属铝的成本是金属铜的16%。在电力、电器等领域,用金属铝替代金属铜,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铝排与铝排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时,在使用中因在铝排表面产生氧化层而在接头处影响导电性能,影响了金属铝替代铜的进程。
中国专利文献CN1119842C公开了一种铝铜铸造导电接头及其成形方法,该方法是将铜件在还原性气氛下预热后与熔化状态的铝液在金属铸模中浇铸,其中的铜件的表面电镀有一层与铜、铝的互溶性好,且与铝、铜互溶后形成的合金具有良好电性能的金属。所述的铝铜铸造导电接头用于锌电解阴极板,可实现阴极板与汇流排之间的搭接,即依靠阴极板的自重,铜件外露端直接与汇流排接触,而达到了电流的传输。这种连接方法是实现阴极板安装机械化和采锌机械化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该文献未给出将其铝铜铸造导电接头应用于母线之间的连接的技术启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性能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可构成长距离输送低压大电流的电力线路的电力传输用母线及其母线组件。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电力传输用母线包括铝排和2个铜铝连接结构件;2个铜铝连接结构件分为第一铜铝连接结构件和第二铜铝连接结构件;
第一铜铝连接结构件包括第一铜板和以第一铜板作为嵌件经过铸造而得到的第一铸铝板件;第一铜板包括第一纯铜板体和开设在第一纯铜板体上的位于右部的一组螺栓孔;第一铸铝板件的右部的前侧面与第一铜板的左部的后侧面致密连接在一起;第一铸铝板件与第一铜板的外露的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相邻的侧面上涂有绝缘防水保护层;
第二铜铝连接结构件包括第二铜板和以第二铜板作为嵌件经过铸造而得到的第二铸铝板件;第二铜板包括第二纯铜板体和开设在第二纯铜板体上的位于左部的一组螺栓孔;第二铸铝板件的左部的后侧面与第二铜板的右部的前侧面致密连接在一起;第二铸铝板件与第二铜板的外露的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相邻的侧面上涂有绝缘防水保护层;
第一铜铝连接结构件由其第一铸铝板件的左端面与铝排的板体右端面焊接固定在一起,第二铜铝连接结构件由其第二铸铝板件的右端面与铝排的板体左端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构成母线。
上述第一铜铝连接结构件的第一铜板还包括开设在第一纯铜板体上的位于左部的一组连接孔;连接孔有11个,大小一致,分成3组,每组连接孔均按照上下方向一直线排列,从右至左依次为第一组连接孔、第二组连接孔和第三组连接孔;第一组连接孔有4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一纯铜板体上;第二组连接孔位于第一组连接孔的左侧,有3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一纯铜板体上,且第二组连接孔的每个连接孔位于第一组连接孔的相应的两个相邻的连接孔之间;第三组连接孔位于第二组连接孔的左侧,有4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一纯铜板体上,且正对各个第一组连接孔;第一铜板的一组螺栓孔共有3个,每个螺栓孔均为为腰圆孔,且按照上下方向等间距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晏新海,未经晏新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6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电电源的缓启动电路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