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传输用母线及其母线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6192.8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晏新海;晏日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晏新海 |
主分类号: | H01R4/62 | 分类号: | H01R4/62;H01R4/70;H01B5/02;H02G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1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传输 母线 及其 组件 | ||
1.一种电力传输用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铝排(3)和2个铜铝连接结构件;2个铜铝连接结构件分为第一铜铝连接结构件(1)和第二铜铝连接结构件(2);
第一铜铝连接结构件(1)包括第一铜板(11)和以第一铜板(11)作为嵌件经过铸造而得到的第一铸铝板件(12);第一铜板(11)包括第一纯铜板体(11-1)和开设在第一纯铜板体(11-1)上的位于右部的一组螺栓孔(11-3);第一铸铝板件(12)的右部的前侧面与第一铜板(11)的左部的后侧面致密连接在一起;第一铸铝板件(12)与第一铜板(11)的外露的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相邻的侧面上涂有绝缘防水保护层;
第二铜铝连接结构件(2)包括第二铜板(21)和以第二铜板(21)作为嵌件经过铸造而得到的第二铸铝板件(22);第二铜板(21)包括第二纯铜板体(21-1)和开设在第二纯铜板体(21-1)上的位于左部的一组螺栓孔(21-3);第二铸铝板件(22)的左部的后侧面与第二铜板(21)的右部的前侧面致密连接在一起;第二铸铝板件(22)与第二铜板(21)的外露的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相邻的侧面上涂有绝缘防水保护层;
第一铜铝连接结构件(1)由其第一铸铝板件(12)的左端面与铝排(3)的板体右端面焊接固定在一起,第二铜铝连接结构件(2)由其第二铸铝板件(22)的右端面与铝排(3)的板体左端面焊接固定在一起,而构成母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用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铝连接结构件(1)的第一铜板(11)还包括开设在第一纯铜板体(11-1)上的位于左部的一组连接孔(11-2);连接孔(11-2)有11个,大小一致,分成3组,每组连接孔(11-2)均按照上下方向一直线排列,从右至左依次为第一组连接孔(11-2-1)、第二组连接孔(11-2-2)和第三组连接孔(11-2-3);第一组连接孔(11-2-1)有4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一纯铜板体(11-1)上;第二组连接孔(11-2-2)位于第一组连接孔(11-2-1)的左侧,有3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一纯铜板体(11-1)上,且第二组连接孔(11-2-2)的每个连接孔位于第一组连接孔(11-2-1)的相应的两个相邻的连接孔之间;第三组连接孔(11-2-3)位于第二组连接孔(11-2-2)的左侧,有4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一纯铜板体(11-1)上,且正对各个第一组连接孔(11-2-1);第一铜板(11)的一组螺栓孔(11-3)共有3个,每个螺栓孔(11-3)均为为腰圆孔,且按照上下方向等间距分布;
第一铸铝板件(12)包括在铸造中形成的第一铸铝主板(12-1)和连接在第一铸铝主板(12-1)右侧的第一铸铝接头(12-2);第一铸铝接头(12-2)包括第一铸铝接板(12-2-1)和从前方连接在第一铸铝接板(12-1-1)上的一组圆柱形的连接柱(12-2-2);第一铸铝主板(12-1)的横截面是第一铸铝接板(12-2-1)的横截面的1.2至2.5倍;第一铸铝接板(12-1-1)的后侧面与第一铸铝主板(12-1)的后侧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连接柱(12-2-2)有11个,大小一致,分成3组,每组连接柱(12-2-2)均按照上下方向一直线排列,从右侧至左侧依次为第一组连接柱(12-2-21)、第二组连接柱(12-2-22)和第三组连接柱(12-2-23);第一铸铝主板(12-1)的右侧面致密连接在第一纯铜板体(11-1)的左侧面上,第一纯铜板体(11-1)的前端面与第一铸铝主板(12-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铸铝接头(12-2)的各连接柱(12-2-2)填充在第一纯铜板体(11-1)的相应一个连接孔(11-2)中,且与第一纯铜板体(11-1)的各个相应的孔壁致密连接;第一组连接柱(12-2-21)与第一组连接孔(11-2-1)相对应,第二组连接柱(12-2-22)与第二组连接孔(11-2-2)相对应,第三组连接柱(12-2-23)与第三组连接孔(11-2-3)相对应;
所述第二铜铝连接结构件(2)的第二铜板(21)还包括开设在第二纯铜板体(21-1)上的位于右部的一组连接孔(21-2);连接孔(21-2)有11个,大小一致,分成3组,每组连接孔(21-2)均按照上下方向一直线排列,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组连接孔(21-2-1)、第二组连接孔(21-2-2)和第三组连接孔(21-2-3);第一组连接孔(21-2-1)有4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二纯铜板体(21-1)上;第二组连接孔(21-2-2)位于第一组连接孔(21-2-1)的右侧,有3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二纯铜板体(21-1)上,且第二组连接孔(21-2-2)的每个连接孔位于第一组连接孔(21-2-1)的相应的两个相邻的连接孔之间;第三组连接孔(21-2-3)位于第二组连接孔(21-2-2)的右侧,有4个,等间距从上至下分布在第一纯铜板体(21-1)上,且正对各个第一组连接孔(21-2-1);第二铜板(21)的一组螺栓孔(21-3)共有3个,每个螺栓孔(21-3)均为为腰圆孔,且按照上下方向等间距分布;
第二铸铝板件(22)包括在铸造中形成的第二铸铝主板(22-1)和连接在第二铸铝主板(22-1)左侧的第二铸铝接头(22-2);第二铸铝接头(22-2)包括第二铸铝接板(22-2-1)和从后方连接在第二铸铝接板(22-1-1)上的一组圆柱形的连接柱(22-2-2);第二铸铝主板(22-1)的横截面是第二铸铝接板(22-1-1)的横截面的1.2至2.5倍;第二铸铝接板(22-1-1)的前侧面与第二铸铝主板(22-1)的前侧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连接柱(22-2-2)有11个,大小一致,分成3组,每组连接柱(22-2-2)均按照上下方向一直线排列,从左侧至右侧依次为第一组连接柱(22-2-21)、第二组连接柱(22-2-22)和第三组连接柱(22-2-23);第二铸铝主板(22-1)的左侧面致密连接在第二纯铜板体(21-1)的右侧面上,第二纯铜板体(21-1)的后端面与第一铸铝主板(22-1)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铸铝接头(22-2)的各连接柱(22-2-2)填充在第二纯铜板体(21-1)的相应一个连接孔(21-2)中,且与第二纯铜板体(21-1)的各个相应的孔壁致密连接;第一组连接柱(22-2-21)与第一组连接孔(21-2-1)相对应,第二组连接柱(22-2-22)与第二组连接孔(21-2-2)相对应,第三组连接柱(22-2-23)与第三组连接孔(21-2-3)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晏新海,未经晏新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619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电电源的缓启动电路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