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3959.1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彭顺龙;黄晓东;陈治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4/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控 对称 管线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输入管、蒸汽分配装置和蒸汽输出管,该蒸汽分配装置包括T型分配器、节流嘴、调控嘴和自动调控装置;T型分配器的前端有进汽口,T型分配器的后端有两个出汽口,蒸汽输入管的出汽端与T型分配器的进汽口相连通,T型分配器的两个出汽口分别通过管线与两个节流嘴的进汽端相连通,每个节流嘴的出汽端分别通过管线与调控嘴的进汽端相连通,两个调控嘴的进汽端之间安装有能够自动调节两个调控嘴所通过的蒸汽流量的自动调控装置,两个调控嘴的出汽端分别与蒸汽输出管的进汽端相连通;其中,自动调控装置包括液压缸、连通管、调控板、活塞和连杆;同一T型分配器后的两条支路上的调控嘴之间有液压缸,两个调控嘴的进汽端处分别通过连通管与液压缸的两端相连通,调控嘴的进汽端开口上分别有能移动的调控板;液压缸内安装有活塞,活塞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的内端铰接在一起,连杆套装在连通管内并能移动,两个连杆的外端分别与两个调控板的内端铰接在一起,两个调控板的外端分别位于调控嘴的进汽端开口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其特征在于蒸汽分配装置的数量为不少于三个,蒸汽输入管的出汽端与最前面的蒸汽分配装置的进汽口相连通,前面的蒸汽分配装置的两个调控嘴的出汽端分别通过管线与后面相邻的两个蒸汽分配装置的T型分配器的进汽口相连通,如此前后蒸汽分配装置依次相连,最后面的蒸汽分配装置的调控嘴的出汽端分别与蒸汽输出管的进汽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其特征在于T型分配器包括阀芯、主管和支管;在阀芯的左端有进汽喷嘴,在阀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有出汽喷嘴,在阀芯的右端有能密封住阀芯右侧端的堵头,阀芯的进汽喷嘴、出汽喷嘴和堵头之间形成缓冲腔;阀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管或与主管为一体,主管的一端与进汽喷嘴相连通,主管的另一端有进汽口;阀芯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管或与支管为一体,支管的一端与出汽喷嘴相连通,支管的另一端有出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其特征在于进汽喷嘴呈进口宽且出口窄的圆锥形,出汽喷嘴呈进口窄且出口宽的圆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其特征在于进汽喷嘴呈进口宽且出口窄的圆锥形,出汽喷嘴呈进口窄且出口宽的圆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其特征在于调控嘴的进汽端开口为腰鼓形开口,调控板的外端位于腰鼓形开口的中部最细处,调控板能够沿腰鼓形开口的长轴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其特征在于调控嘴的进汽端开口为腰鼓形开口,调控板的外端位于腰鼓形开口的中部最细处,调控板能够沿腰鼓形开口的长轴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其特征在于节流嘴与调控嘴之间的管线上安装有压力表。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蒸汽输入管内的蒸汽通过T型分配器进入两条支路管线,通过节流嘴调节进入管线的蒸汽压力;然后经过管线进入调控嘴,通过调控嘴和自动调控装置调节两条支路管线内蒸汽的流量,直到使两条支路管线内蒸汽的压力相等;最后从调控嘴内流出的蒸汽通过蒸汽输出管进入热采井。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调控对称分汽管线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蒸汽输入管内的蒸汽通过最前面的蒸汽分配装置的T型分配器进入两条支路管线,前面的蒸汽分配装置的两个调控嘴内流出的蒸汽分别通过两个后面的蒸汽分配装置的T型分配器进入四条支路管线,通过后面的蒸汽分配装置的节流嘴调整进入此四条支路管线的蒸汽压力;然后经过管线进入调控嘴,通过调控嘴和自动调控装置调节同一T型分配器后的两条支路管线内蒸汽的流量,直到使此同一T型分配器后的两条支路管线内蒸汽的压力相等;最后从最后面的蒸汽分配装置的调控嘴内流出的蒸汽通过蒸汽输出管进入热采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39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库防渗土工膜分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永磁无刷变速恒压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