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光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1732.3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2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阿久津仲男;赖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发光 装置 | ||
1.一种黄光发光二极管,包括:
一个基座;
一个设置在该基座上的发光二极管晶粒,该发光二极管晶粒为氮化铟镓铝发光二极管晶粒;
一个位于发光二极管晶粒出光路径上的荧光粉层,该荧光粉层的材质为钇铝石榴石荧光粉且该荧光粉层的厚度大于250微米;
一个封装体,该封装体包覆该发光二极管晶粒及荧光粉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基底包括用于收容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反射杯,该反射杯包括呈倒置圆锥状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在反射杯收容空间的底部,该荧光粉层设置在反射杯的顶端开口处,该荧光粉层与收容空间的底部表面平行,并遮盖该反射杯的顶端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封装体包括用于将其内部的光输出至外界的出光面,该基底包括用于收容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反射杯,该反射杯包括用于收容发光二极管晶粒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晶粒设置在反射杯收容空间的底部,该荧光粉层设置在反射杯的顶端开口处,该荧光粉层与封装体的出光面平行并遮盖该反射杯的顶端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层任一处的厚度大于40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光转换波长范围为560~590纳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氮化铟镓铝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发光波长范围260~500纳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氮化铟镓铝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发光波长范围380~480纳米。
8.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黄光发光二极管,以及多个蓝光发光二极管,该蓝光发光二极管与黄光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比为2∶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蓝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范围为420~480纳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红光发光二极管,该蓝光发光二极管、黄光发光二极管及红光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比为2∶2∶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绿光发光二极管,该蓝光发光二极管、黄光发光二极管、红光发光二极管及绿光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比为2∶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7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