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路安全高速无线实时影像自动监控警示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73397.0 | 申请日: | 200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9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鉴;冯俊德;李建国;孟庆山;褚宇光;王智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48;H04N7/1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 地址: | 43007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安全 高速 无线 实时 影像 自动 监控 警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道路安全高速无线实时影像自动监控警示方法,该方法基于的装置, 是:
包括前后依次连通的现场视频采集模块、高速远程无线传输模块、视频自动 识别警示模块、互联网和联网视频自动识别警示模块;
所述的现场视频采集模块由前后连接的数字摄像头和无线接入点组成,完成 现场视频采集和预发送任务;
所述的高速远程无线传输模块由前后连接的无线宽带和中继无线宽带组成, 或由前后连接的无线网桥和中继网桥组成,完成高速远程无线连接和视频高速远 程无线传输;
所述的视频自动识别警示模块由前后连接的交换机、主控计算机和安装于主 控计算机内的第1视频自动识别监控警示软件组成,完成现场视频的接收、智能 识别和安全警示任务;
所述的联网视频自动识别警示模块由前后连接的联网计算机和安装于联网 计算机内的第2视频自动识别监控警示软件组成,完成联网计算机现场视频的接 收、智能识别和安全警示任务;
所述的第1、2自动识别监控警示软件(33、42):
由C++语言编制,安装在主控计算机(32)内,接收交换机(31)传输来的 视频,并自动识别监控警示;安装在联网计算机(41)内,通过互联网接收交换 机(31)传输来的视频,并自动识别监控警示;
其工作方法包括前后依次交互的联机影像获取模块(A)、影像自动识别监控 模块(B)和安全监控自动警示模块(C);
其特征在于:
联机影像获取模块(A)的工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程序开始(a);
①程序初始化(b);
②网络初始化(c);
③联机影像是否获取请求(d),是则进入影像自动识别监控模块(B);否则 转跳到步骤②网络初始化(c),继续发送联机视频获取请求;
影像自动识别监控模块(B)的工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视频初始化(e);
②监控区运动物体跟踪(f);
③障碍物监控识别(g);
④障碍物特征识别(h);
⑤根据障碍物停留时间,确定障碍物(i);
⑥根据障碍物特征报警阀值,判定是否发送警示指令(j),是则发送安全警 示指令,进入安全警示模块(C);否则转跳到视频初始化(e),继续进行视频的 跟踪监测和障碍物的识别;
安全监控自动警示模块(C)的工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障碍物安全警示(k);
②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发送安全警示(1);
③接收安全指令回执(m);
④是否发送排险救灾确认指令(n);否则表明障碍物清除工作或救灾工作尚 未结束,将继续执行障碍物安全警示(k)步骤,继续发送安全警示予以提醒; 是则表明障碍物已清除或救灾工作结束,则跳转至影像自动识别监控模块(B) 的视频初始化(e)步骤,开始新的影像自动监控识别任务;
本道路安全高速无线实时影像自动监控警示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连接数字摄像头和无线接入点;
②数字摄像头实时采集监控区域影像;
③通过IEEE 802.11a无线传输协议和Wi-Fi无线接入技术建立无线接入点 和无线宽带的高速无线连接,或者通过IEEE 802.11a无线传输协议和微波通讯 技术建立无线接入点和无线网桥的高速无线连接;并安装无线接入点、无线宽带 和无线网桥各自配套的电源适配器;根据传输距离和通视条件决定是否增设1 台或多台中继无线宽带或中继网桥及配套的电源适配器;
④连接中继无线宽带和交换机,或者连接中继无线网桥和交换机;各部件连 接各自配套的电源适配器;
⑤交换机通过RJ45网络接口双绞线与主控计算机RJ45网络接口连接;
⑥在主控计算机内安装视频自动识别监控警示软件,主控计算机已通过 RJ45网络接口双绞线与交换机建立连接;
⑦交换机通过RJ45网络接口双绞线连入互联网;
⑧联网计算机通过RJ45网络接口双绞线连入互联网;
⑨在联网计算机内安装视频自动识别监控警示软件;
⑩通过主控计算机或联网计算机内安装的视频自动识别监控警示软件无人 值守实时监控警示道路安全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33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点播服务的流量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V型弹簧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