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64939.8 | 申请日: | 200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陆宏伟;秘志辉;王冠男;荣肇骏;胡建新;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4B1/98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调节 转体 抗震 球形 支座 | ||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包括一上部具有凹腔(11)并且在凹腔(11)内铺置有第一减摩板(111)而下部具有拉钩板(12)的上支座(1);一用于与桥梁的桥墩相固定的并且在朝向上的一侧具有调整机构座(21)的下支座(2);一球形转向机构(3),位于所述的上、下支座(1、2)之间;一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定位孔(51)的并且用于与桥梁梁体相固定的桥梁梁体固定板(5),设置在所述的上支座(1)的上部;一中心轴(6),下端与所述上支座(1)的中央螺纹配合,而上端探入所述中心轴定位孔(51)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高度调整机构(4),该高度调整机构(4)设置在所述的调整机构座(21)上,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3)位于高度调整机构(4)的上方并且与高度调整机构(4)相配合,而球形转向机构(3)的上部与所述的上支座(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机构座(21)的中央具有一螺柱调整腔(211)和一螺母座腔(212),所述的高度调整机构(4)包括调整螺母(41)和调整螺柱(42),调整螺母(41)旋配在调整螺柱(42)上,其中:调整螺母(41)位于所述的调整机构座(21)的螺母座腔(212)中,而调整螺柱(42)位于所述的螺柱调整腔(211)中,并且调整螺柱(42)还与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3)连接,所述的调整螺柱(42)的中央具有一轴头孔(421),并且在调整螺柱(42)的上部间隔开设有一组螺栓孔(423),各螺栓孔(423)上配有螺栓(4231),各螺栓(4231)与所述球形转向机构(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机构座(21)的外壁间隔开设有一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213),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213)上配设有一第一连接装置(7),各第一连接装置(7)与所述的调整螺母(41)的外壁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螺母(4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定位钩槽(411),所述的一组第一连接装置(7)各包括定位钩(71)和第一定位螺钉(72),定位钩(7)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螺钉孔(712),第一螺钉孔(712)的数量与所述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213)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定位钩(7)的上部弯折有一钩头(711),钩头(711)嵌入于所述的定位钩槽(411),第一定位螺钉(72)穿过所述第一螺钉孔(712)旋入到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2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螺母(41)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拨杆孔(4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摩板(111)为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5)的底面固设有一滑板(52),滑板(52)与所述第一减摩板(111)接触,所述的上支座(1)的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固设有至少一对第二连接装置(8),并且各第二连接装置(8)与所述桥梁梁体固定板(5)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各开设有位置与所述的第二连接装置(8)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孔(53),所述的第二连接装置(8)包括定位板(81)和第二定位螺钉(82),在定位板(81)的上下端各开设有一定位板螺钉孔(811),定位板(81)的下端由第二定位螺钉(82)与上支座(1)固定,而定位板(81)的上端同样由第二定位螺钉(82)与桥梁梁体固定板(5)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3)包括第二减摩板(31)、第一转体(32)、缓冲板(33)和第二转体(34),第二转体(34)的底部的中央具有一中心轴头(341),该中心轴头(341)置入于所述的轴头孔(421)中,第二转体(34)的上部具有一缓冲板腔(342),所述的缓冲板(33)设在缓冲板腔(342)内,第一转体(32)叠置在缓冲板(33)上,在第一转体(32)的上部凹设有一减摩板腔(321),所述的第二减摩板(31)设在减摩板腔(32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49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桁整体节点围焊结构
- 下一篇:斜拉桥栓焊组合式双幅拉板索梁锚固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