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接合芯片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0366.1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谢东宪;陈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5 | 分类号: | H01L23/485;H01L23/488;H01L23/4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葛强;张一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合 芯片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半导体封装结构,更具体地,有关于一种线接合(wire bonding)芯片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如现有技术所知,通过在裸芯片(die)以及基板(substrate)上的接合点(bonding points),而将裸芯片安置在基板上存在各种芯片(chip)封装技术,例如,球栅阵列(Ball Grid Array,BGA)、线接合、倒晶(flip-chip)等等。为了保证电子产品或者通讯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多功能,半导体封装结构需要体积上尽量小、多引脚连接、高速以及高功能。
由于对更小、更快以及更便宜的电子装置不断增长的需求的驱动,半导体产业连续将价格低廉的线接合技术推进到越来越高的级别。然而,倒晶技术已经成为更高的输入/输出(I/O)焊盘数量以及更高的时钟速率的所选技术。这个趋势不仅仅可以由多数处理器所反映出来,而且,高端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也使用倒晶技术组装。但是,主流(mainstream)封装技术仍然是线接合,因为对于小于500I/O焊盘的装置来说,线接合的价格优势仍然明显。当倒晶装配(assembly)使高效能装置受益时,对于多数的主流应用而言,成本就成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业界仍然将主要的努力放在降低成本上。
产品成本、封装装置效能以及整体的体积决定了(interconnecting)在倒晶与线接合之间进行选择以用于IC互连,当前应用中,线接合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制造灵活以及打线机(wire bonder)的绝对数量(sheer quantity)。因此,线接合成为了已经进行了透彻研究以及被深入理解的成熟技术以及产品制造工艺。因此,打线机成为常用品,并不像用于倒晶接合的高级裸芯片依附平台,此外,线接合技术很灵活。高频应用中,新封装设计以及线长度的严格控制已经进一步扩展了线接合封装结构的电效能范围。
尽管如此,最近十年的半导体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情况下,因为裸芯片体的体积已经迅速缩小,相似地,裸芯片上的I/O接合焊盘间距(pitch)已经达到了打线机的极限。因此,有必要在业界提供一种改进的封装结构,以将线接合技术的使用寿命延长到下一代技术节点(例如,55nm以下),以及解决由于裸芯片体积减小而引起的接合焊盘间距限制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线接合芯片封装结构,以解决由于裸芯片体积减小而引起的接合焊盘间距限制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接合芯片封装结构,包含:芯片载体;半导体裸芯片,设置在该芯片载体的裸芯片依附面上,其中,多个输入/输出焊盘位于该半导体裸芯片之内或者之上;重接线层压结构,位于该半导体裸芯片之上,该重接线层压结构包含多个重新分配接合焊盘,其中,该多个重新分配接合焊盘耦接该多个输入/输出焊盘;以及多个接合线,将该多个重新分配接合焊盘与该芯片载体互连。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线接合芯片封装结构,包含:芯片载体;半导体裸芯片,设置在该芯片载体的裸芯片依附面上,其中,多个输入/输出焊盘位于该半导体裸芯片之内或者之上;支撑结构,包围该半导体裸芯片;重接线层压结构,位于该半导体裸芯片之上,该重接线层压结构包含多个重新分配接合焊盘,其中,该多个重新分配接合焊盘耦接该多个输入/输出焊盘;以及多个接合线,将该多个重新分配接合焊盘与该芯片载体互连。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线接合芯片封装结构,可解决由于裸芯片体积减小而引起的接合焊盘间距限制问题,从而提高芯片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的扩散型晶圆级封装结构的原理平面图。
图2为图1中,沿着线I-I’的扩散型WLP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制造如图2所示的扩散型WLP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扩散型WLP截面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接合芯片封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线接合芯片封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线接合芯片封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线接合芯片封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以及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截面视图的的重新分配接合焊盘的一些示意变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钝化后互连结构形成的硅通孔
- 下一篇:处理基板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