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开灵滴眼液的制备与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6029.5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毕宏生;解孝锋;郭俊国;胡兵;李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744 | 分类号: | A61K36/744;A61K9/08;A61P27/02;A61P29/00;A61P31/00;A61K31/7048;A61K35/56;A61K35/32;A61K31/5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开灵滴眼液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清开灵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古代名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中药复方制剂,目前“清开灵”已有多种剂型,如注射液、冻干粉针。颗粒剂、片剂、口服液等,主要成份为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其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患者,如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为栀子苷、黄芩苷、猪胆酸、珍珠母等,具有改善微循环、解热、镇静、抗病毒、抗菌作用,能抑制病毒复制和多种致病菌生长。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清开灵注射液对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眼内炎等炎症性眼病等亦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在治疗眼科疾病时清开灵注射或口服给药方式,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而遍布全身,还要经过血眼屏障,才给到达眼部发挥治疗作用,药物在体内循环的过程中有效成分可能发生氧化、分解、还原等反应,导致有效成分部分变化,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给药的临床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严重制约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将清开灵药材通过提取分离制成滴眼液,不仅解决了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给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解决了全身给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满足临床眼科局部用药的需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清开灵滴眼液,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清开灵滴眼液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清开灵滴眼液的药材处方:
胆酸 13g
珍珠母 200g
猪去氧胆酸 15g
栀子 100g
水牛角 100g
板蓝根 800g
黄芩苷 20g
金银花 80g
清开灵滴眼液的辅料包括增稠剂、渗透压调节剂、抑菌剂、PH调节剂等。
本发明所述的增稠剂玻璃酸钠(透明质酸钠)、卡泊姆、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壳聚糖、透明质酸、羟丙甲纤维素等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透明质酸钠的效果最好。
本发明所述的渗透压调节剂为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硼砂、硼酸、甘露醇、甘油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以氯化钠或甘油的效果最好。
本发明所述的抑菌剂为羟苯乙酯、对羟基甲酸乙酯、苯氧乙醇、羟苯酯类、山梨酸、三氯叔丁醇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其中羟苯乙酯效果最好。
本发明所述PH调节剂为硼砂、硼酸、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三乙胺、磷酸氢二钠、醋酸、醋酸钠、盐酸、枸橼酸、枸橼酸钠等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滴眼剂由药效成分和适宜的辅料组成。
下列实施例仅用来阐明本发明,毫无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之意。
实施例1:
处方:
胆酸 13g
珍珠母 200g
猪去氧胆酸 15g
栀子 100g
水牛角 100g
板蓝根 800g
黄芩苷 20g
金银花 80g
透明质酸钠 2g
氯化钠 0.5g
羟苯乙酯 0.5g
PH调节剂 适量
纯净水或注射用水 适量
清开灵滴眼液 1000ml
制法:
(1)板蓝根800g,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200ml,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冷藏备用。
(2)栀子100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液浓缩至25ml,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冷藏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未经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6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