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菲涅尔双棱镜产生多层光片的荧光显微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54546.9 | 申请日: | 200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雷铭;姚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2B21/16 | 分类号: | G02B21/16;G02B21/3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菲涅尔双 棱镜 产生 多层 荧光 显微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使用菲涅尔双棱镜产生多层光片的荧光显微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一平行光束(13)沿菲涅尔双棱镜(3)的底面垂直入射,在菲 涅尔双棱镜(3)后方放置透镜L1(4)和透镜L2(5),透镜L1(4)和透镜 L2(5)组成望远镜系统,在透镜L2(5)后方放置一玻璃片(6),在玻璃片(6) 后方形成多层光片光场;
步骤2]经荧光染料标记的样品放置于多层光片光场中;
步骤3]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上下移动显微物镜(9),CCD相机(11)通过显微物镜(9)采 集样品不同深度的一系列二维切面图像并存储在计算机(12)中;
步骤32]调节玻璃片(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平行光束(13) 半个波长的相位差,再次上下移动显微物镜(9),CCD相机(11)通过显微 物镜(9)采集样品不同深度的另一组二维切面图像并存储在计算机(12)中;
步骤33]将两次获得的二维切面图像数据叠加处理,得到样品完整的三维 荧光图像信息。
2.一种使用菲涅尔双棱镜产生多层光片的荧光显微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将一平行光束(13)沿菲涅尔双棱镜(3)的底面垂直入射,在菲 涅尔双棱镜(3)后方放置透镜L1(4)和透镜L2(5),透镜L1(4)和透镜 L2(5)组成望远镜系统,在透镜L2(5)后方放置一玻璃片(6),在玻璃片(6) 后方形成多层光片光场;
步骤2]经荧光染料标记的样品放置于多层光片光场中;
步骤3]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改变望远镜系统的扩束比来改变多层光片的间距,上下移动显微 物镜(9),CCD相机(11)通过显微物镜(9)采集样品不同深度的一系列二 维切面图像并存储在计算机(12)中;
步骤32]调节玻璃片(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平行光束(13) 半个波长的相位差,再次上下移动显微物镜(9),CCD相机通(11)过显微 物镜(9)采集样品不同深度的另一组二维切面图像并存储在计算机(12)中;
步骤33]将两次获得的二维切面图像数据叠加处理,得到样品完整的三维 荧光图像信息。
3.一种使用菲涅尔双棱镜产生多层光片的荧光显微装置,包括平行光束 (13)、光片产生系统、样品池(8)和图像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片 产生系统包括菲涅尔双棱镜(3),所述菲涅尔双棱镜(3)的底面朝向平行光 束(13),所述样品池(8)放置在菲涅尔双棱镜(3)后方的干涉区域,所述 荧光显微装置包括放置在菲涅尔双棱镜(3)和样品池(8)之间的透镜L1(4) 和透镜L2(5),所述透镜L1(4)和透镜L2(5)构成望远镜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菲涅尔双棱镜产生多层光片的荧光显微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显微装置包括放置在透镜L2(5)和样品池(8)之 间的玻璃片(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菲涅尔双棱镜产生多层光片的荧光显微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系统包括计算机(12)以及依次设置在样品池 (8)上方的显微物镜(9)、滤光片(10)和CCD相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45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变频器控制器故障信号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精准包装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