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3152.1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4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真辅;宫田裕章;永井稔;本田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杨谦;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ISDN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和IP网所跨越的网络系统、交换机中,在IP网上发生了TDMoIP包的丢失的情况下提高可靠性及效率的技术。
背景技术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over IP(以下称作TDMoIP)可以在基于IP或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的网络上进行PRI(Primary Rate Interface:主速率接口)、T1及E1的传输。
TDMoIP的传输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TDM网络和最终用户的装置完全替换为提供了声音传输及信号传输用的结构的通信装置的方法,另一种是直接利用原有的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私人交换分机)或复用装置,经由包网络以隧道效应(トンネリング)传输TDM数据的方法。在企业中,为了不浪费现有的PBX及TDM装置的投资、获得通过结合自己公司的声音及数据网而带来的成本效果的好处,期待着基于原有装置的IP网的活用。
在能够直接利用原有的PBX及复用装置的装置中,基于TDM的装置被严格定义了TDM的时钟的抖动(ジツタ一)及漂移(ワンダ一),因此延迟极其低,维持同步性。另一方面,基于IP的包方式受频带及路由器的各端口的影响,因此发生包延迟或包丢失。发送源装置以一定间隔将包发送到网络,但网络没有保障那些包以相同间隔或相同顺序到达发送目的地装置,有时那些包就没有到达。
其中,在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中也不例外,由于已有的ISDN网及IP网的融合,担心上述的由IP网的连接而引起的包丢失。若发生包丢失,则例如存在电话终端间的通信质量劣化的问题。在将称作ISDN的TDM服务结合到基于IP的网络时,需要有IP网络上的包传输期间的包丢失对策,因而对此进行了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收发数据流的网络上将数据流打包,并将包复制之后通过多次发送。在接收侧,若根据包内的RTP(Real Time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的序列号判断为有复制的包(相同序列号),则丢弃。若因发生了包丢失而仅到达了复制的包,则从该包解密为数据流。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7-60345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将作为相同数据的包复制为多个,所以IP头内的发送目标地址以外的也相同,因此在路由选择时也成为通过相同路径的包。通过设定发送次数及发送间隔,可以进行包的再发送,并且能够应对由突发性的高通信量带来的包丢失,但是不能在物理上在该路径发生了障碍的情况下救济包,因此可能发生包丢失。另外,由于对数据尺寸小的RTP包直接付与IP头,因此能够预料到特别是在复制了多个的情况下,会导致头的尺寸比数据尺寸大,从而频带效率变坏,与包救济技术成为取舍关系(trade off)。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在进行TDMoIP包的救济时,使复用度随着IP网的延迟状况和所发送的TDM数据的数据量而可变。由此,提高考虑了频带状况的高传输效率及低延迟传输的频带效率性。并且,不仅使用包的复制,还使用将TDM数据复用的世代复制。由此,IP头不重复,即使在相同路径上产生障碍,TDMoIP也可靠地到达接收侧交换机。由此,能够提供在IP网上发生了丢包的情况下,也对TDMoIP包进行救济的技术。
本发明的网络系统,作为一例,具有:发送装置,将对时分复用数据进行了打包的包数据发送到网络;以及接收装置,接收上述包数据,上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发送装置具有:第1存储部,保存对上述时分复用数据进行了分段的分段数据;控制部,控制上述分段数据的复制数据的生成;第1包处理部,将上述分段数据复用并变换为包数据;以及发送部,将上述包数据发送到上述网络,上述接收装置具有:接收部,接收上述包数据;以及第2包处理部,将接收到的上述包数据变换为时分复用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3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蜂窝式网络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适应性阳极放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