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3152.1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4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真辅;宫田裕章;永井稔;本田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杨谦;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换 装置 | ||
1.一种网络系统,具有:发送装置,将对时分复用数据进行了打包的包数据发送到网络;以及接收装置,接收上述包数据,上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具有:
第1存储部,保存对上述时分复用数据进行了分段的分段数据;
控制部,控制上述分段数据的复制数据的生成;
第1包处理部,将上述分段数据复用并变换为包数据;以及
发送部,将上述包数据发送到上述网络,
上述接收装置具有:
接收部,接收上述包数据;以及
第2包处理部,将接收到的上述包数据变换为时分复用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包处理部可变地设定上述分段数据的复用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分段数据的世代复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包处理部对于接收到的上述包数据判断有无冗余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装置还具有第1表,该第1表保存关于上述包数据中包含的序列号的信息,上述第2包处理部参照上述第1表,判断有无上述冗余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包处理部对于接收到的上述包数据,判断有无冗余性,并丢弃有冗余性的包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还具有对上述时分复用数据的协议进行判断的协议判断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存储部的数据队列,控制上述复制数据的生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是通过ISDN网接收上述时分复用数据的装置,上述网络是IP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包处理部在将上述分段数据复用之后,进行向上述包数据的变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段数据对应于上述包数据的有效载荷,上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上述分段数据按照生成的顺序作为复制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装置还具有第3包处理部,该第3包处理部根据上述发送装置的发送与上述接收装置的接收的时间差分,生成延迟信息包,
上述发送装置还具有第4包处理部,该第4包处理部在从上述接收装置接收上述延迟信息包时,根据上述延迟信息包,计算上述分段数据的复用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包处理部根据上述发送装置的发送时间戳与上述接收装置的包数据接收时间的时间差分,生成上述延迟信息包。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包处理部从上述包数据中去除头、时间戳以及序列号,并将上述包数据变换为时分复用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装置还具有第2存储部,该第2存储部保存上述第2包处理部所变换的时分复用数据。
16.一种通信方法,使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连接上述发送装置与上述接收装置的网路,上述发送装置将对时分复用数据进行了打包的包数据发送到网络,上述接收装置接收包数据,该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上述发送装置接收的时分复用数据进行分段的步骤;
将被分段的分段数据保存于第1存储部的步骤;
从上述第1存储部读取上述分段数据并生成复制数据的步骤;
通过第1包处理部将上述分段数据进行复用并变换为包数据的步骤;
将上述包数据从发送装置发送到网络的步骤;以及
通过第2包处理部,将接收装置经由上述网络接收到的上述包数据变换为时分复用数据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段数据的复用度被设定为可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31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蜂窝式网络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适应性阳极放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