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下部车身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52996.4 | 申请日: | 2009-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6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森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下部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汽车的车辆车身结构,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到横梁的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汽车的车辆下部车身结构,在该结构中,阶部、即所谓的凸起部分(升高部分)形成在车辆车厢的底板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90140(JP-A-2006-290140)(特别是参考摘要和图3)描述了一种该类型的车辆下部车身结构。根据JP-A-2006-290140,第二凸起部分(5)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处形成在底板面板(2)上,并且第二凸起部分(5)设有横梁(14A、16),所述横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形成封闭截面部分(15A、17)。
在JP-A-2006-290140中描述的车辆下部车身结构中,第二凸起部分(5)设有形成封闭截面部分(15A、17)的横梁(14A、16),并且单独布置横梁(14A、16)。横梁(16)设置在第二凸起部分(5)的上部,并且横梁(14A)设置在第二凸起部分(5)的下部。因此,为了增大第二凸起部分(5)在车辆车身的横向方向上的屈曲强度和第二凸起部分(5)在车辆车身的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强度,横梁(14A、16)需要,或者需要增大横梁(14A、16)的厚度。然而,增大横梁(14A、16)的尺寸或者增大横梁(14A、16)的厚度使得车辆车身的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下部车身结构,利用该结构增大了形成车辆车厢的车架的强度,而不会增加车辆车身的重量。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下部车身结构,该车辆下部车身结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梁限定车辆车厢的一部分,并且所述横梁包括由板构件形成的第一横梁和由板构件形成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设在比所述第一横梁更靠近车辆后部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彼此面对,其中,多个封闭截面部分由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形成,所述封闭截面部分经由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彼此连续重叠的部分而彼此相连,并且,所述多个封闭截面部分中的一个封闭截面部分与另一个封闭截面部分设置成在同一竖直方向上。
在根据本发明此方面的车辆下部车身结构中,多个封闭截面部分形成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因此,增大了横梁在车辆车身的横向方向上的屈曲强度和横梁在车辆车身的纵向方向上的弯曲强度。于是增大了形成车辆车厢的车架的强度。
封闭截面部分经由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彼此连续重叠的部分相互连接。因此,进一步增大了横梁在车辆车身的横向方向上的屈曲强度和横梁在车辆车身的纵向方向上的弯曲强度。于是进一步增大了形成车辆车厢的车架的强度。
如上所述,多个连续的封闭截面部分形成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因此,能够增大形成车辆车厢的车架的强度,而不增加车辆车身的重量。
在上述本发明的方面中,第二横梁具有至少两个突出部分,所述至少两个突出部分朝向车辆的后部突出,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突出部分用于形成封闭截面部分。在这种情形中,第一横梁由平坦的板构件形成。因此,横梁在车辆车厢内不具有凹陷部和突出部。
在上述本发明的方面中,通过弯曲底板面板的一部分而形成第一 横梁和第二横梁中的一个横梁。在这种情形中,因为第二横梁和底板面板由相同的构件形成,所以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容易通过例如改变第一横梁的材料或厚度来增大横梁在车辆车身的横向方向上的屈曲强度和横梁在车辆车身的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强度。也就是说,因为通过适当设计第一横梁来实现期望的强度,所以能够抑制底板面板的重量的增加。
在上述本发明的方面中,由于如下原因,第一横梁在抵抗由车辆的前部施加的载荷方面可以比第二横梁具有更高的强度。当载荷从车辆的前部施加到横梁的中心部分时,压缩力施加到更靠近车辆前部的前横梁,并且拉伸力施加到更靠近车辆后部的后横梁。通常,由接收压缩力的构件满足的用于变形的条件比由接收拉伸力的构件满足的用于变形的条件更加严格。
在上述本发明的方面中,第一横梁可具有至少两个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朝向车辆的前部突出,并且所述突出部分用于形成封闭截面部分;并且底板加强构件的端部可连接到限定所述车辆车厢的一部分的第一横梁的最下方突出部分的端面,该底板加强构件设置在车辆车厢的底板上并在车辆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形中,如果将载荷从车辆的前部施加到车辆车厢的底板,则载荷有效地从底板加强构件传送到横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29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尘器的推拉式吸尘软管连接结构
- 下一篇:楼体清洁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