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V型发动机的集成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51511.X | 申请日: | 200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7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F01M5/00;F01P7/16;F02B75/22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 发动机 集成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V型发动机的冷却润滑系统,具体讲就是机油 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及调温器装配布置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机 油滤清器与缸体或者油底壳集成,机油冷却器一般与机油滤清器装配在 一起构成一个模块,无单独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座零件,采用这样的设计 虽然集成度高,但是缸体或者是油底壳本身的结构就比较复杂,在集成 了机油滤清器座之后,结构更加的复杂,壁厚加大,容易产生铸造缺陷, 铸造成本比较高;第二,单独的压铸成型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第三,机 油滤清器座与机油冷却器,或者机油滤清器与水泵构成模块。上述第二、 第三布置安装方式,均使发动机及附件的布置不够紧凑。
发动机中的调温器座主要有两种布置形式:第一调温器座作为独立 的零件,安装在发动机的缸盖或者缸体上。发动机布置不够紧凑。第二 调温器座与缸盖或者缸体集成。考虑到缸盖,缸体本身结构复杂,模具 制作也比较复杂,如果与调温器座集成后,调温器座部分比较厚大,容 易产生疏松,气孔等铸造缺陷,增加零件的废品率。
为了便于整车的布置,发动机的设计要求越来越紧凑,集成度越来 越高。而V型发动机横向尺寸比较大,采用双进气管和排气管,考虑发 动机的横置与纵置,很多机油滤清器和调温器不容易被拆卸和维修。而 机油冷却器本身的体积较大,在发动机本体上布置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V型发动机的集成模块,该模块将机 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及调温器都集中装配在一个集成的模块上,减少 机油滤清器等附件与发动机缸体安装后的总体积,构成结构合理、管路 布置紧凑的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车用V型发动机的 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基座与V型缸体的V角中间靠近缸 体一端的安装台装配在一起,基座上设置三个安装面用于固定安装机油 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和调温器,所述的三个安装面分别位于V角部位、 V角的口部上方和V角的端头部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V型缸体的V角中间自然形成了V形槽区域, 本发明就是合理、充分地将该V形槽区域加以利用,在满足发动机润滑、 冷却的前提要求下,将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和调温器集成安装,提 供了一个安装基座即集成模块用来集成安装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和 调温器,使含机油滤清器等附件的发动机的体积最小化,方便了机油滤 清器等附件的装配,同时优化了机舱的布置,且安装位置有利于机油滤 清器和调温器的拆卸和维修。
通过螺栓将模块底部的基座与缸体V角处的安装台装配在一起。模 块底部的基座有两油道与缸体安装台上的两油道相通,一路机油从机油 泵流经框架油道到缸体油道然后到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另一路机 油从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到缸体主油道润滑其他的零部件。各油道 都集中集成模块和缸体上,油道布置紧凑、合理,缩短了油道的长度, 油压建立时间和润滑时间都能相应的缩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集成模块装配调温器、机油滤清器及机油冷却器的分 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3是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V型发动机缸体的V角部位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本发明提供的车用V型发动机的集成模块, 包括基座10,基座10与V型缸体的V角51中间靠近缸体50一端的安 装台52装配在一起,基座10上设置三个安装面用于固定安装机油滤清 器、机油冷却器和调温器,所述的三个安装面分别位于V角51部位、V 角51的口部上方和V角51的端头部位,端头部位是指V角51构成的 槽形区域的端部,如图5所示。安装台52上设置有与缸体内油道连通 的油道口,基座10上设置油路分别与安装台52和机油滤清器等附件安 装面上的油道对应连通。将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和调温器集成安装 在一个集成模块上,有利于布置相应的油路和水路,缩短了油道和水路 的长度,确保了润滑油压力和冷却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