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侦测螺丝是否正确锁固的电动起子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51377.3 | 申请日: | 200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5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力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21/02 | 分类号: | B25B21/02;B25B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侦测 螺丝 是否 正确 电动 起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起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侦测螺丝是否正确锁固的电动起子。
背景技术
所谓的电动起子,即指通过一起子驱动模块中的电动马达驱动一工具头令使用者可轻易地将螺丝螺合的工具,而为避免螺丝旋紧后电动马达仍继续转动导致烧坏,现有电动起子的起子驱动模块中加装有一离合器单元,一旦螺丝旋紧,该离合器单元即会侦知并令工具头暂时性的脱离电动马达驱动以保护工具头及电动马达。
然而现有的电动起子仍有以下缺点:
1.当误以较小尺寸的螺丝螺入螺孔导致螺丝上螺纹无法与螺孔内螺纹啮合,或螺丝的螺丝头纹路已磨平导致电动起子滑牙时,螺丝将无法被旋紧,而使电动马达持续进行无用的运转。
2.当误以较大尺寸的螺丝螺入螺孔,或因螺孔内有异物导致螺丝尚未螺入螺孔即已锁死时,现有电动起子无法得知锁螺丝的程序已发生异常并尽早通知使用者。
因此,现有电动起子的设计仍有待进一步反思,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让使用者及早得知锁螺丝的程序已发生异常,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侦测螺丝是否正确锁固的电动起子,其可侦知螺丝是否正确锁固,并在发生错误时主动地通知使用者。
为达成前述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令前述电动起子包括:
一起子驱动模块,其在螺丝旋紧时自动停止运转;
一停止侦测单元,电连接该起子驱动模块,在侦测该起子驱动模块停止运转时,送出一停止通知信号;
一控制单元,电连接该起子驱动模块及停止侦测单元,并执行一检查程序,在接收到该停止通知信号时,即计算该起子驱动模块自运转至停止的锁固时间是否超过一锁固时间上限,若是则由该控制单元发出一未锁固信号;
一警报模块,电连接该控制单元,当该警报模块收到该未锁固信号时,即发出未锁固警告。
利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使用者误使用尺寸较被锁螺孔小的螺丝,或螺丝头纹路已磨平的螺丝时,该控制单元可通过侦测该起子驱动模块自运转至停止的锁固时间已超过一锁固时间上限时,而令该警报模块发出未锁固警告,以快速地通知使用者螺丝未正确锁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及部分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电路图。
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检查程序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自动重置程序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自我学习程序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起子驱动模块
(11)电动马达
(12)离合器单元
(13)工具头
(20)停止侦测单元
(30)控制单元
(31)处理器
(32)存储器
(40)显示单元
(50)操作单元
(51)P按键
(52)S按键
(53)R按键
(54)△按键
(55)按键
(60)警报模块
(61)正常警示灯
(62)异常警示灯
(63)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侦测螺丝是否正确锁固的电动起子可为一手压式电动起子或是一电动式电动起子,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是以手按式电动起子举例,其包括一起子驱动模块10、一停止侦测单元20、一控制单元30、一显示单元40、一操作单元50及一警报模块60。
如图3所示,上述起子驱动模块10包括一电动马达11、一离合器单元12及一工具头13,该离合器单元12连接于该电动马达11和工具头13之间,在侦测到工具头13将螺丝(图中未示)旋紧时,即自动切换令工具头13暂时性地脱离电动马达11的驱动。
如图4所示,上述停止侦测单元20电连接该起子驱动模块10,在侦测该起子驱动模块10停止运转时,送出一停止通知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该停止侦测单元20是在侦测该离合器单元12切换使工具头13脱离电动马达11时,送出该停止通知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力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力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