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1060.X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廖飞;杨晓兰;袁拥华;赵运胜;冯娟;张纯;谢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血液 分子 物质 大分子 药物 体外 装置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血液净化器和血液循环管道系统;
所述血液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由截留分子量大于等于3000Dalton物质的半透膜隔开的反应腔和血液通道,所述血液通道设置进口和出口,反应腔内装有用于与血液内需被减少或清除低分子物质作用的大分子药物,所述反应腔内的大分子药物的分子量大于半透膜的截留分子量。
所述血液循环管道系统包括与血液通道进口连通的输入管道和与血液通道出口连通的输出管道,所述输入管道上设置血液输送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由半透膜管组成列管状结构,管程为血液通道,壳程为反应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设置废液出口和体液补充口,所述废液出口和体液补充口分别设置切断阀;废液出口和体液补充口与反应腔之间均通过所述半透膜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截留分子量大于5000Dalton的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为中空纤维型聚砜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可封闭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装置还设置血压与漏血监控系统。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血液中需被减少或清除的低分子物质种类,并根据与血液中需被减少或清除低分子物质作用的需要在给药装置的反应腔内装入对应的大分子药物;
b.启动血液输送泵使血液通过血液通道,血液内低分子物质透过半透膜进入反应腔,需被减少或清除的低分子物质与反应腔中的大分子药物发生作用而被转变,使得反应腔中需被减少或清除的低分子物质保持较低的水平,血液通道内血液中需被减少或清除的低分子物质继续通过半透膜扩散至反应腔;此过程循环持续至血液中需被减少或清除低分子物质含量符合要求;
c.根据血液中是否存在其它需被减少或清除低分子物质,更换反应腔内药物并重复b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用于血液中低分子物质的大分子药物的体外给药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用大分子药物可以是酶蛋白或络合催化剂且能选择性地催化需被减少或清除的低分子物质转变成无毒害或人体可耐受甚至对人体有益产物的低分子产物、或为辅助性底物用于促进反应腔内的酶催化转化使得需被减少或清除的低分子物质转变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大分子产物、或为大分子聚合物能直接与来自血液的低分子物质反应生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大分子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10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贴附于智能卡的集成电路贴片
- 下一篇:半导体塑封体及分层扫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