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除食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50615.9 | 申请日: | 200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3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淼;王松;陈坚;堵国成;张娟;毕洁;张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1/015 | 分类号: | A23L1/0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丽 |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食品 中微囊藻 毒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除食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应用益生菌清除食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际营养学界给“益生菌”的定义是:指一类有益人类健康的肠道生理细菌,还常被描述为“良性”或“健康”的细菌。它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等细菌。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产品有益生菌发酵的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等,医药保健行业,如整肠生、丽珠得乐、昂立一号等均含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并且以胶囊、片剂、粉剂及口服液等多种形式投放。乳酸菌是益生菌中的主要一类,具有抗肿瘤、缓解乳糖不耐症、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调整肠道菌群等生理作用。乳酸菌可应用于乳品中,日本于1955年投放市场的产品“Yakult,养乐多”,其生理活性成分主要为干酪乳杆菌活菌。乳酸菌用于发酵肉制品、发酵水产品等发酵食品的生产中,抑制了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及毒素的产生,使发酵食品的保存期大大延长,有利于储藏和流通,食用安全性更好,营养成分更丰富。
微囊藻毒素是由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念珠藻等蓝藻产生的一种环状七肽物质。微囊藻毒素以动物肝脏为作用靶器官,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蛋白磷酸酶活性从而诱发癌症等一系列病变。在研究了藻毒素对居住于有毒蓝藻水华频繁爆发的太湖周边城市居民肝功能的影响后,发现长期饮用受藻毒素污染的水对人群肝功能有影响,肝脏酶学指标活性与饮水藻毒素暴露等级之间呈线性趋势。饮用水中痕量藻毒素的存在促进人类肿瘤形成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用水中微量藻毒素的存在与人群中原发性肝癌、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很大的相关性,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江苏海门、启东和广西扶绥地区的原发肝癌发病率高与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含微量藻毒素的浅塘水和河流水有关,而当地饮用深井水的居民原发肝癌发病率则相当低。
水体中的污染物(藻毒素)会导致水产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人类食用这些水产品后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事件或毒素在体内积累,另外,水体的污染会导致人类整个食物链受到污染,潜在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微囊藻毒素的清除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清除、物理吸附法以及生物法,生物法清除藻毒素利用的微生物主要集中于鞘氨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食酸戴尔福特菌,但是上述菌种均不适合应用于清除食品中的微囊藻毒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除食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适合于清除水产品、水制品、发酵食品中微囊藻毒素,既解决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又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益生菌作为生物催化剂,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制备富含益生菌的发酵液或将发酵液精制得到菌泥,将所得益生菌发酵液或菌泥投入水制品、水产品中,或将其用于发酵食品的生产过程.
所述方法中,益生菌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ATCC 29602)或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ATCC 9338)。
所述方法中,益生菌的培养方法为:
培养采用MRS培养基,MRS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粉5g,K2HPO42g,柠檬酸二铵2g,乙酸钠5g,葡萄糖20g,吐温801mL,MgSO4.7H2O 0.58g,MnSO44H2O 0.25g,蒸馏水1000mL;
培养条件如下:从生长良好的平板上取2-3环益生菌移入盛有0.5mL无菌甘油(甘油浓度为15%-20%)的小离心管中,盖上盖后用封口膜密封管口,放-20℃冰箱保存,将甘油管保藏的益生菌接入MRS液体培养基,在37℃静置培养20h至对数中后期。
所述方法中,菌泥的精制方法如下:取对数生长期中后期的益生菌发酵液,4℃、3200rpm离心10min收集菌泥,菌泥经过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离心2次,收集菌体。
所述方法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的方法: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mm,5.0μm)
流动相:乙腈∶H2O(0.05%TFA)=40∶60(v/v)
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柱温:40℃
检测器:DAD 238nm;MC-LR保留时间:3.48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片发夹主体、装饰体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两用文具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