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微囊藻毒素快速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47559.3 | 申请日: | 200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隋国栋;刘思秀;张金玲;赵望;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微囊藻 毒素 快速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快速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以光学透明材料为基材,依 次由样品通道层,阀门控制层及基片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通道层中有样品富集及 免疫分析模块,该样品富集及免疫分析模块由一个或几个并联或串联的几个单独的纳升体 积的免疫色谱柱微分析室组成,每个分析室通过聚合填料键合固定了有微囊藻毒素抗体蛋 白,以便发生免疫反应;阀门控制层含有气压控制阀门,可控制样品通道层相关孔道的开 关;
所述光学透明材料选自无机材料、硬质高分子聚合物或弹性聚合物;其中,
所述无机材料为石英或玻璃;
所述硬质高分子聚合物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本二甲酸乙二醇酯、聚 苯乙烯或聚丙烯;
所述弹性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免疫色谱柱为整体柱或聚合填料灌 柱,聚合填料为硅胶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免疫分析模块的键合物为二抗或抗 原,免疫分析信号由标记的反应物实现,标记物为各种染料或荧光。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模塑法,具体步骤 如下:
(1)基片准备:将硅片放入Piranha溶液去氧化后用氮气吹干,用SU-82050系列 经旋涂机甩涂,在恒温加热板上软烘;
(2)曝光和烘焙:将设计好的样品通道层,阀门控制层的硅片模板分别放置在甩涂 好的基片上,应用紫外曝光机曝光,之后在加热板上烘焙;
(3)显影:将硅片放入显影液中显影,之后分别用异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 用氮气吹干;
(4)硬烘:在热板上缓慢加热固定;
(5)浇注:聚二甲基硅氧烷单体及固化剂按质量配比5∶1至20∶1混合均匀,分别 倒在相应的硅片模具上,在烘箱内固化,剥离;
(6)键合:将两层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校准键合形成微通道腔,再与基片层键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在分析检测微囊藻毒素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 步骤如下:
样品溶液由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进样口进入芯片,芯片微分析室中的微囊藻毒素抗体蛋 白或抗原与样品中的微囊藻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分析信号由标记的抗原实现, 经过多次洗涤之后,免疫标记信号产生的变化被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分析;信号采集模块由 紫外LED和荧光光敏器件阵列组成,抗体/藻类毒素间的特异性结合导致的光学信号都可 被光敏器件阵列采集并传至到微处理器中和数据库相比较,来分析样品所含微囊藻毒素的 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75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