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玻璃炉外压制成型的钢化模具及其压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7301.3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谢进琪;樊耀武;姚丹;贺宝平;何关敏;曹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耀皮康桥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3 | 分类号: | C03B23/03;C03B27/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陈树德 |
地址: | 20131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玻璃 压制 成型 模具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钢化模具,适用于炉外成型钢化玻璃,包括车门、侧窗、天窗、前后风挡钢化玻璃,特别是一种对于汽车玻璃炉外压制成型的钢化模具及其压制方法,确保了产品曲面的光学质量,增加了实现玻璃曲面和数模曲面差导最小的调节手段。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的汽车玻璃钢化模具都是使用简易模具,重复性、曲面精度和曲面光学质量不高,产量跟不上进度,且片与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受外界客观因素程度影响较大,质量波动大,不稳定,班产量低,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玻璃炉外压制成型的钢化模具及其压制方法,该模具制作的曲面钢化玻璃,曲面精度和曲面光学质量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只要更换汽车玻璃压模模面形状,其压制方法完全相同。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玻璃炉外压制成型的钢化模具,其中,由压模机构、凹模机构和落模机构三部分用螺栓连接而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压模机构,包括安装机构、压模和真空发生机构,安装机构由导轨安装板与压模整体固定板由螺栓连接,导轨安装板与钢化炉连接;压模按车门玻璃或侧窗或天窗或前后风挡玻璃的曲面形状制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压模与压模固定板用螺栓连接,在压模内设置电加热管,对压模表面加温,使高温玻璃保温。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真空发生机构,包括真空发生机和吸真空管,真空发生机由球阀、油水分离器、调压阀、压力表、两位三通电磁阀和气缸连接而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吸真空管与压模固定板用螺栓连接,压模与压模固定板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凹模机构,包括凹模、定位气缸及凹模固定板,凹模与凹模固定板连接,凹模按压模的模面翻制而成,起压弯玻璃的作用,三组定位气缸由钢化炉内辊道传送到玻璃的正确定位,定位气缸由螺栓固定在凹模固定板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落模机构,包括接运小车和落模,落模按压模模面形状制作,为钢化玻璃最终成型曲面,落模固定在接运小车上;接运小车由四个直角手柄与落模框架构成。
一种汽车玻璃炉外压制成型的压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玻璃在钢化炉内由辊道传送至压模位置,凹模上的三个定位气缸将玻璃定位;
第二步:压模与凹模合模将玻璃压弯,同时真空发生机构工作产生真空,利用其与压模内的真空腔将玻璃吸附在压模表面;
第三步:压模与凹模分离,落模机构到达压模下方,真空发生机构反向运作转化为吹气,玻璃落在落模上;
第四步:落模机构接住玻璃并在风栅下冷却钢化;
第五步:检验入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模具制作的曲面钢化玻璃,曲面精度和曲面光学质量高,提高了产品质量,玻璃之间一致性好、稳定性好;
2、只需更换不同玻璃形状的压模曲面就能生产不同型种的钢化玻璃,其生产加工方法完全相同;
3、与炉内成型的压模相比,材料成本低,班产量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压模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门玻璃压模平面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真空发生机构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凹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落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压模机构 2-落模机构 3-凹模机构
4-导轨安装板 5-压模整体固定板 6-吸真空管
7-电加热管 8-压模 9-压模固定板
10-凹模 11-定位气缸 12-凹模固定板
13-接运小车 14-落模 15-真空发生机构
16-球阀 17-油水分离器 18-调压阀
19-压力表 20-两位三通电磁阀 21-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模具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7所示,以本发明的一种车门玻璃制作为例,本发明的汽车玻璃炉外压制成型钢化模具由三大机构组成,分别是压模机构1、凹模机构3和落模机构2,用螺栓连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耀皮康桥汽车玻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耀皮康桥汽车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7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