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萘胺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6890.5 | 申请日: | 200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自国甫;张站斌;王秋文;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11/58 | 分类号: | C07C211/58;C07C20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高宇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2-萘胺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芳香胺是一类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在炸药、染料及医药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合成方法大体上是利用公知反应。简单的芳香胺可通过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制得, 或通过卤代芳烃的氨基取代反应制得。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特殊制备方法。
近年来,2-萘胺(又名β-萘胺)在染料化工及有机合成方面,尤其在轴手性催化剂 的合成方面(比如手性联萘胺和联萘酚胺衍生的催化剂合成,参见K.Ding,Curr.Org. Synth.2005,2,499;G.Zi,Appl.Organomet.Chem.2007,21,177)获得了很好的应用。其 合成方法基本包括以下三种:1)通过2-硝基萘的还原反应制备(参见T.T.Bovkun,J. Mol.Catal.A:Chem.2007,270,171),该方法中所使用的原料硝基化合物不易获得且 毒性较大,还原反应往往不完全且伴有大量副产物生成,致使分离提纯比较麻烦, 且不适于实验室制备;2)通过2-卤代萘或2-萘硼酸的氨基取代反应制备(参见R.S. Urner,J.Am.Chem.Soc.1945,67,2108;Q.Shen,J.Am.Chem.Soc.2006,128,10028; H.Rao,Angew.Chem.Int.Ed.2009,48,1114),同样该方法中所使用的原料2-卤代萘 或2-萘硼酸不易获得,该过程中的氨基取代反应需经历比较复杂的苯炔历程,往往 会伴有大量的副产物生成,使得2-萘胺的产率不高(介于50~80%之间),分离提纯也 比较困难。3)通过2-萘酚与二氧化硫及浓氨水反应制备(参见A.K.Prajapati,J.Chem. Sci.2004,116,227),该方法需使用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且反应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不适合于常规实验室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萘胺(β-萘胺)制备方法,使2-萘胺(β-萘胺)的合成过 程操作方便,分离提纯程序简单,生产安全,特别适合于常规实验室的制备。
本发明的2-萘胺(β-萘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中间体2-萘乙酮肟(β-萘乙酮肟),反应式如下:
以乙醇-水做溶剂,乙醇与水的比例为3∶1~3,在醋酸钠存在下,2-萘乙酮(β- 萘乙酮)与盐酸羟胺直接反应制得,醋酸钠,2-萘乙酮(β-萘乙酮)和盐酸羟胺的摩尔比 为:1~1.5∶1∶1~1.5,反应温度为40~70℃,反应时间为20~50分钟,反应结束后,冷 却过滤,用水洗涤后干燥得白色固体,即为2-萘乙酮肟(β-萘乙酮肟);
2)合成中间体2-乙酰萘胺(β-乙酰萘胺),反应式如下:
2-萘乙酮肟(β-萘乙酮肟)在多聚磷酸中发生重排反应直接制得,反应温度为 40~70℃,反应时间为1~3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倒入大量水中,过滤,用水 洗涤后干燥得白色固体,即为2-乙酰萘胺(β-乙酰萘胺);
3)合成2-萘胺(β-萘胺),反应式如下:
2-乙酰萘胺(β-乙酰萘胺)在盐酸-乙醇溶液中脱乙酰基后,用NaOH中和制得,盐 酸与乙醇的比例为1∶2~5,反应温度为70~90℃,反应时间为0.5~1.5小时,反应结 束后,用6M的NaOH水溶液将混合物调至碱性(pH>7),过滤,用水洗涤后干燥得 粉红色固体,即为2-萘胺(β-乙酰萘胺)粗品;用甲苯-石油醚混合溶剂(甲苯与石油醚 的比例为1∶0.5~4)重结晶后,得白色固体,即为2-萘胺(β-萘胺)。
根据本发明的2-萘胺制备方法,优选在步骤1)中,乙醇-水中乙醇与水的比例为 1∶1。
根据本发明的2-萘胺制备方法,优选在步骤1)中,醋酸钠、2-萘乙酮和盐酸羟 胺的摩尔比为1.1∶1∶1.1。
根据本发明的2-萘胺制备方法,优选在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 为20分钟。
根据本发明的2-萘胺(β-萘胺)制备方法,首先,在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都是 一些常规试剂,容易获得,而且无剧毒;其次,中间体的每步制备反应都比较简单, 反应时间较短,且产率较高(几乎定量),中间体和产物都易于分离提纯;最后,该方 法安全可靠,在合成上避免了高温、高压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以及毒性原料的使用, 该方法特别适合于常规实验室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8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