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葫芦作为营养基质栽培食用菌草腐菌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33475.4 申请日: 2009-10-30
公开(公告)号: CN101697695A 公开(公告)日: 2010-04-28
发明(设计)人: 华秀红;宋金俤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C05G3/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素卿
地址: 210014***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葫芦 作为 营养 基质 栽培 食用菌 草腐菌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葫芦作为营养基质栽培食用菌草腐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和循环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包括水葫芦的合理放养、打捞、利用系列技术,以此方法可以利用水葫芦改善富营养化的水体后,再合理利用水葫芦资源,去除水葫芦对水体的侵入性危害,变灾害为资源,将水葫芦作为基质,生产出高营养的食用菌产品,此技术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二、背景技术

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水源污染的主要问题,我国每年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资金进行太湖、滇池等重大水域的污染治理工作。水葫芦多年前即被作为水体治理生物被引入和利用,其生长相当迅速,繁殖力强,倍增长周期为7天左右,能够大量从水体中吸收氮、磷,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治理效果明显且快速,但是水葫芦生物量过大时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过强的繁殖能力和生物量积累致使原有的生物种群不能正常维持,破坏水生生态平衡;打捞后若不及时处理也容易腐烂、变臭污染环境,所以水葫芦作为水体净化生物并未取得广泛应用。因此水葫芦净化水体后形成的庞大生物量的去除和利用是解决此生物方法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大量的水葫芦群体利用迄今主要局限于添加入动物饲料;发酵、沤制做大田或蔬菜用田的肥料或者用来制沼气,但是由于农业附加值不高,并未产业化,因此寻求高附加值的水葫芦利用模式成为利用水葫芦作为水体净化手段的前提。 

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膳食纤维的保健食品,蘑菇、鸡腿菇等 草腐菌更是大众餐桌上常见的品种,广受消费者的厚爱。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利用水葫芦的新方法。通过此方法,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吸收氮、磷等营养,改善水体,然后作为食用菌的基质,水葫芦的营养转化为可食用的高蛋白质食用菌食品,提高了水葫芦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该方法具有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并能降低生产成本,在本专业内能快速推广,此发明方法经生产上的使用效果表明,达到了专利中所要求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要求。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水葫芦作为水体净化生物的同时成为入侵污染生物的问题,提供一种水葫芦生物体高效转化、利用的方法,将水葫芦作为一种资源利用,为我国利用水葫芦进行高效的水体净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增加了一种较为经济的食用菌栽培基质。 

技术方案 

一种水葫芦作为营养基质栽培食用菌草腐菌的方法,包括: 

1)水葫芦原料:打捞成熟期的水葫芦,均匀摊开晾晒,检测含水量质量比小于50%或者彻底晒干后使用; 

2)堆置食用菌草腐菌培养料,前发酵: 

草腐菌培养料配方质量比(干重):水葫芦10~50%、稻草(麦秸)30~70%、菜籽饼15~25%、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尿素1%; 

以上配方中水葫芦、稻麦草、菜籽饼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最终总料100%,堆料前将稻草或麦秸培养料预湿2天,堆料时,逐层添加各培养料,总层高不超过20cm,均匀堆置,堆长*宽*高为6m*2m*1.5m;进入前发酵阶段,当料内温度达到70℃时即翻堆,翻堆3次; 

3)后发酵:最后一次翻堆2天后将培养料运进菇房,加温至62℃保持7小时左右,通风降温至50~55℃后保持3~4天,整个培养料呈深咖啡色, 附有未完全出菇的食用菌菌丝,蛋白质含量提高,比水葫芦直接作为牲畜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更高。此发明一方面为水葫芦作为水体净化生物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增加了一种食用菌的栽培基质。 

4)铺料:将堆置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在出菇架上,厚度为20~30cm; 

5)播种:采用穴播法; 

6)覆土:待菌丝发到菇床料厚的2/3处时覆土,覆土层材料选用粘度40%的中性粘土壤,覆土层厚度为4cm; 

7)采收:覆土20~30天后出菇,待菇盖成长至七八成熟轻旋菇体采收。 

以上步骤6)覆土材料可以添加质量比30%泥炭土。所述的草腐菌包括:双孢蘑菇、四孢蘑菇、巴西蘑菇或鸡腿菇。此配方省去了传统的牛粪作为基质,出菇后的基质可以作为牲畜饲料的原料,扩大了基质的再利用范围,同时水葫芦经过发酵和菌丝分解后更有助于牲畜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利用效率。 

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34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