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提高酵母含油量的植物脂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2919.2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谭小力;朱福各;崇保强;陈华友;王政;张志燕;陈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52 | 分类号: | C12N15/52;C12N9/00;C12N15/81;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酵母 含油量 植物 辅酶 合成 基因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酵母含油量的基因,采用分子生 物学方法,从油菜中分离克隆脂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PXT143);通过在酵母过量表达及其在 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中表达谱的分析,证明PXT143具有显著提酵母含油量的功能,并且显 示在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发明还涉及含有该基因的载体和涉及利用 该基因提高酵母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年消耗食用植物油2000万吨,进口1000万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料进口国;年消 耗石油近4亿吨,进口1.19亿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全球的石油资源正日渐枯竭!目前,世界各国正 在寻找清洁、环保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其中生物能源首当其冲。美国生物能源目前占整个能 源消耗的5%,超过了水利发电的比例。美国能源部和农业部2005年提出研究报告,拟通过 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森林产量,在2030年以前达到年产100亿吨生物质用作生物能源,解决本 国5%的电力供应、20%的交通燃油和25%的化工原料(http://www.eere.energy.gov/biomass/publications.html)。根据2001年欧盟的提议,到2020年,欧洲生物燃料替代矿物燃料的 比例要达到20%。我国制定了以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其中生物 能源是今后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无论是食品油脂还是生物柴油原料油脂,其主要来源现在仍然是植物以及动物脂 肪,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食用和生活中各种油脂的需求。开辟微生物油脂这一新的油 脂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不仅会丰富传统的油脂工业技术,而且也将是工业化生产油脂的一个 重要途径。
微生物油脂(microbial oils)又称单细胞油脂(SCO:single cell oil),是由酵母和藻类 等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作为碳源,在菌体内产 生的大量油脂。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与传统的油脂生产工艺相比除具有油脂含量高外,还 有许多优点,如微生物细胞增殖快,生产周期短;生长所需的原料丰富,价格便宜,如淀粉、 糖类、特别是食品工业和造纸行业的废弃物都可以加以利用,从而保护了环境;用微生物方 法生产油脂,比农业生产油脂所需的劳动力少,同时不受季节、气候变化的限制;能连续大 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并且可以利用细胞融合、细胞诱变等高科技方法,使微生物生产出 比动、植物油脂更符合人们需要的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的油脂。
目前,微生物油脂已成为获取高附加值脂肪酸(Certic and Shimizu,1999),如λ-亚 麻酸(GLA)(Somashekar et al,2002)、花生四烯酸(ARA)(朱法科等,1999)、二十碳五 烯酸(EPA)(Bajpai et al,1991)、二十二碳六烯酸(DHA)(Singh and Ward,1997)等的 重要原料,而且,由于某些微生物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同植物油,如菜籽油、棕榈油、大豆油 等相似,富含饱和和低度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是生产生物柴油(Bio-diesel)的潜在原料。
尽管现在对产油微生物TAG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国内 尚未见成功地通过基因调控手段增加细胞内油脂贮存含量的例子。因此,微生物产油脂领域 具有广阔的研究发展空间。
中国有十多种油料作物,世界上有数十种油料作物,油料植物种子和酵母在油脂合成上 有着相似的代谢途径,充分发掘和利用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含油量相关基因,来应用于微生 物和油料作物油脂含量的提高。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在产油 微生物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油脂含量,降低产脂微生物培养成本,这对加快微生物油脂 产业化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