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精细茶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32523.8 申请日: 2009-12-07
公开(公告)号: CN101715844A 公开(公告)日: 2010-06-02
发明(设计)人: 胡秋辉;毛久庚;李锋;梁进;赵立艳;安辛欣;辛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23F3/00 分类号: A23F3/00;A61K8/97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素卿
地址: 2100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精细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超精细绿茶粉的制备方法,属于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产品可 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领域。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饮茶与人体健康的效应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茶叶富含酚类、咖啡因、 茶色素、茶多糖体、茶皂素、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功能性物质;众多研究表 明茶叶或茶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突变和抗癌、防癌的化学预防 效应,表明茶叶中有效成分是十分有前途的重要化学预防剂。然而,富有营养的茶 叶难以直接食用或消化,生物利用度低,传统的饮茶方法是用开水冲泡茶叶,这种 方法不可能将茶叶的全部营养成分溶出供人体所吸收,在一般饮茶的冲泡下,茶多 酚的浸出率约为60%~70%,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及矿物质浸出率为70%~80%, 茶叶多糖、膳食纤维浸出率则不到20%,大大地影响了茶叶的营养及保健功能的发 挥。

超微绿茶粉是一种经过现代超微粉碎技术生产出来的纯天然超细微蒸青粉体绿 茶,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绿茶原有的天然绿色以及营养、药理成分,有很强的表面 吸附力及亲和力、固香性及良好的悬浮稳定性等有机特性,特别容易被肠胃消化吸 收,可直接饮用或添加于各类食品中。然而,迄今为止,茶叶超微粉碎产品粒度大 多数为300目,只有极少数达到1500目。研究表明,当超微粉体粒径控制在2500 目以下时,可使组织细胞壁结构遭到彻底破坏,由于其粒度极细,易被人体肠胃直 接吸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同时会产生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效应和 宏观隧道效应等使得超微粒子具有与宏观物质不同的生物活性,显著提高营养物质 的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改善粉体的分散和溶解特性。这些研究表明,超微茶粉粒度 能显著影响其生物活性。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精细绿茶粉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步骤合理, 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可生产D50≥2500目的超精细绿茶粉,产品粒度均匀、 分散性好,纯度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及日用品等领域。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①以达到国家无公害生产标准的中低档夏秋绿茶为原料,经摊凉4-6h,含水 量控制在70-80%,蒸汽热和炒青技术结合杀青使含水量降至65-70%,微波分级干 燥技术干燥,经过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微波干燥加工参数为投叶量500-1000克,传 送速度450-750r min-1,微波功率4.25-7.65kW;

②将上述茶粉烘干,再将干茶叶用30B型万能粉碎机初粉碎至20目左右的碎 片,用风机除去灰尘和杂质;再用XK-160型粉碎机碾压茶粉10-15次,最大间距 为1-3mm,充分破坏植物细胞壁;

③将初次超微粉碎得到的茶粉使用气流粉碎机二次粉碎,加工次数5-10次, 得到粒径范围为2~5μm(粒径D50≥2500目)的超微绿茶,称重,按不同规格包装。

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