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GaN厚膜材料表面缺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2185.8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4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陆海;石宏彪;修向前;陈鹏;张荣;郑有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33/02 | 分类号: | C30B33/02;H01L21/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玉梅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gan 材料 表面 缺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GaN厚膜材料表面缺陷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消除GaN厚膜材料表面 由于抛光等原因带来的表面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GaN及InGaN、AlGaN等合金材料为主的宽带隙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因其具有 连续可调的直接带隙、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强击穿电场和高热导率等优异材料性能而成为 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高频高功率器件等应用领域的优选材料。各种相关技术与应用发展 迅速。
由于材料是器件的基础,提高GaN材料的晶体质量始终是GaN技术发展的主要攻关方向 之一。目前,GaN材料主要是利用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MOCVD)或分子束外延(MBE)等 方法生长在异质衬底上(如:蓝宝石、碳化硅和硅)。由于GaN和异质衬底之间的晶格失配较 大,所生长的GaN材料往往具有很高的缺陷密度,如位错密度可达到108-1010每平方厘米。高 缺陷密度会严重影响GaN基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已经逐渐成为限制GaN基器件技术进一步 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通过发展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或其它高温高压技术,人们已经能够制备出具 有低缺陷密度的GaN厚膜材料衬底,并将其逐渐推广到器件应用。基于GaN厚膜材料衬底和 相应同质外延薄膜的各种器件也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但是,目前GaN厚膜材料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工艺不够成熟。其中GaN厚膜材 料应用的突出问题是:GaN厚膜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抛光(化学、机械或 化学机械抛光)以提高表面平整度;而抛光过程往往会在GaN厚膜材料表面或表面以下 (sub-surface)形成大量的损伤及缺陷态,如图1所示,一片经过抛光处理后的GaN厚膜材 料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左)和阴极射线(CL,右)扫描照片。从SEM照片可见:经 过抛光的GaN厚膜材料表面十分平滑;但在同一表面区域获得的CL照片则显示:在GaN厚膜 材料表面附近及以下实际存在大量的划痕状缺陷,即图中的暗色条纹。研究表明这些缺陷是 在抛光过程中由于机械损伤而形成的。由于缺陷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传递作用,GaN厚膜材 料的表面缺陷会对后续外延生长过程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造成同质外延薄膜晶体质量不高 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同质外延生长之前,必须对GaN厚膜材料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减少或消 除GaN厚膜材料的表面缺陷,才能保证同质外延GaN薄膜的晶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GaN厚膜材料表面缺陷的方法,工艺简单、有效。
所述消除GaN厚膜材料表面缺陷的方法为:将GaN厚膜材料置于含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 体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
其中,混合气体气氛中,氢气体积百分比为0.1%-99.9%,氨气体积百分比为0.1%-99.9%, 退火处理在气压为1K~1M Pa的混合气体气氛中进行。
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00~1500℃,时间为5秒到500分钟,视GaN厚膜材料表面损伤程 度而定。
GaN厚膜材料厚度为5~1000微米之间时,特别适用于本发明。
退火处理是在同质外延生长以前,将GaN厚膜材料原位放置在外延设备(如:MOCVD)的 生长腔体中或置于专门的退火装置(如退火炉)中进行,退火结束后可继续进行同质外延生 长等后续工艺,也可取出样品暂存待用。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虽然GaN材料本身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但分解速率非常 缓慢;而氢气(H2)的存在则可在高温下诱导GaN表面加速分解,从而可以把GaN厚膜材料 的表面损伤层通过材料分解的方法去除掉;GaN分解形成的Ga原子一般会在材料表面积累, 必须及时去除或转换;混合气体中的氨气(NH3)则可与GaN厚膜材料表面析出的Ga原子结 合,在材料表面重新生成GaN晶体。在这个分解与重新结晶的过程中,GaN厚膜材料表面的 缺陷与抛光损伤会被逐步消除,材料内部原来可能存在的应力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此 外,退火气氛中氨气的存在还可以实现通过氮(既NH3高温裂解形成的氮成分)分压来调节 GaN的分解及结晶速率(氮分压越高,GaN分解越慢,结晶越快),加强对整个表面缺陷消除 过程的可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液压手动举升阀
- 下一篇:物探电缆液压收缆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