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染打样自动滴液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8836.6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军;武建成;王文刚;李伟;莫杰;王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00 | 分类号: | D06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染 打样 自动 滴液机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领域印染行业的仪器设备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印染打样自动滴液机系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印染打样滴液机(以下简称滴液机)具有多种实现形式,台湾、韩国产品以转盘管路为主,美国已塑料针管为主,欧洲以不锈钢针管为主。
转盘管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但由于采用固定管路设计,容易造成管路污渍,难以清洗干净,在本管路无论是换品种还是原品种,都会造成母液成分的改变或精度的下降。
以塑料针管设计的滴液机,针管部分首次投入成本较低,但塑料针管易磨损、易变形的特点,企业必须定期更换针管,所以,从长期使用费用来看,费用并不必不锈钢成本低。另外塑料针管在使用过程中是不断磨损变形的,即使针管使用期限没有到设备厂家要求的时间,但精度已经下降,并不断加大。
不锈钢针管方式是目前精度最高、使用管理最方便的滴液机形式,具有精度高、易清洗、配液速度快等特点;目前这种机型采用变频方式控制,运行不平稳,启停冲击较大,时间长之后易造成机械部分精度下降,特别在母液瓶和配液瓶定位时,由于位置的偏差,造成无杆气缸对瓶口的冲击损害。加水控制部分采用稳压电磁阀方式,但由于电磁阀是机械动作,在最后加水精度控制时易造成加水精度的很大下降,使配液浓度与工艺要求差距较大。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染打样自动滴液机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1、提高定位速度及寻找目标位置时曲线加减速控制,降低由于定位造成的机械冲击,保护机械部分的稳定性;
2、提高母液配液精度,具有多种母液配液算法;
3、提高加水配液精度,是母液浓度达到工艺要求;
4、实现多母液区、多配液区控制,使用户企业可以灵活组装各区的位置及大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技术要点:
(1)、寻位定位采用司服控制系统,使用速度一位置模式,编码器精度高,加减速过程采用曲线控制;
(2)、抽液与打液采用同轴步进马达;
(3)、配水采用电磁阀与针管组合模式;
(4)、配母液与配目标液全部采用高精度电子秤;
(5)、采用一台电脑控制设备;
(6)、信号的输入、输出全部采用PCI卡;
(7)、系统硬件控制软件与系统数据管理软件独立设计,两者之间定义标准数据交换接口,保证两者之间运行互不干扰;
(8)、系统硬件控制软件模拟实时操作系统,采用多线程技术,硬件系统中多步操作过程分解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线程任务,线程之间采用信号量及消息邮箱通信;
(9)、母液浓度具有两种参数信息:0.01g/g,0.01g/ml;
0.01g/g表示为:1克的母液中有多少纯染化料,单位为0.01g,数量精确到万分之一克,即0.0001克;
0.01g/ml表示为:1毫升的母液中有多少纯染化料,单位为0.01g,数量精确到万分之一克,即0.0001克;
以上两种浓度参数完全由软件计算和系统校验得出,无须系统干预;
(10)、系统支持管路加水和针管加水两种模式,根据用户在数据管理软件中配液任务数据,控制软件可以在管路加水和针管加水两种模式选择;管路加水通过水路管道在电子天平、电磁阀连续控制下自动加水;针管加水采用大直径高精度针管,在精密步进电机的控制下加水;
(11)、硬件控制软件实时更新任务列表,根据等待任务列表和最大抽液量,可以一次给多个配液任务打液配液,同时在寻找母液时,根据配液位置与母液位置的直线距离,自动选择最近母液位置抽液;如果系统设置有效期模式,则自动选择有效期最近的母液瓶。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①定位系统采用司服控制系统,定位准确,运行平稳,寻位速度快,平稳寻位时间约2s。②抽液与打液采用同轴马达,取消各类传动、变速装置,运行精度高、速度快,单位移动量精度达到0.001mm,平均运行速度达3.5cm/s。③打水精度完全与母液打液精度相同,保证系统精度符合工艺要求。④系统控制部分采用一台电脑主机,取消上下位机模式,系统维护更加简捷。⑤母液位与配液位用户可以自由组合,用户可以方便根据实验室布局安排各个工位位置及大小,各个工位定位数量没有限制。⑥母液采用两种定义方式,0.01g/g,0.01g/ml,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工艺要求自由选择,即系统支持重量法与体积法两种控制模式。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方法的系统布局图。
附图2为:系统数据整体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88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阵列天线数字波束形成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氢气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