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杆支承装置及具有该齿杆支承装置的车辆转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5374.2 | 申请日: | 200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成基雄;粱光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郭亚芳 |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平***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装置 具有 车辆 转向 | ||
1.一种车辆转向装置的齿杆支承装置,在沿着与齿杆相垂 直的方向上,该车辆转向装置的齿杆支承装置包括一插置于齿 轮箱的圆柱体内用于支承齿杆后表面的轭架,其特征在于该齿杆支 承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间隙补偿弹性体,与轭架相组接并支承轭架的后表面;
一轭架体,具有支承间隙补偿弹性体的一前表面、形成在 后表面中央的一紧固杆以及从后表面的边缘向后突伸出的一第一导 引部,该紧固杆设有通过切除其外周面的一侧而形成的一第一弹簧 锁扣口,该第一导引部具有一斜面,该第一导引部的外周面的宽度 逐渐减小;
一叉架塞,具有位于其前表面周缘的一第二导引部及设于 其前表面中央直径减小的一弹簧插槽,该第二导引部与轭架体的第 一导引部组接并面接触,该弹簧插槽包含位于该弹簧插槽的后表面 的一通孔以及通过切除其内周面的一侧而形成的一第二弹簧锁扣 口;
一扭转弹簧,套置于紧固杆的外周,其一侧受第一弹簧锁 扣口的支承而其另一侧则受第二弹簧锁扣口的支承,以使轭架体被 向前支承;以及
一临时装配螺母,与穿过叉架塞的通孔的紧固杆相组接, 以在第一导引部的宽部与第二导引部的宽部互相紧密接触时对扭转 弹簧施加扭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轭架具 有从其后表面向后突伸出的一支承面;该间隙补偿弹性体包含一圆 柱形并具有一封闭的后表面的本体、插置于本体的内周面内的一弹 性支承体以及一隔板,该本体用于与轭架组接并支承该轭架,该隔 板与轭架的支承面紧密接触,组装于本体的一弯折端并位于弹性支 承体的前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隙补 偿弹性体包含一圆柱形并具有一封闭的后表面,用于与轭架组接并 支承该轭架的本体、插置于本体的内周面内的一弹性支承体、组装 于本体的一弯折端并位于弹性支承体的前侧的一隔板,以及插置于 隔板的前表面与本体的弯折端之间用来支承轭架的后表面的一连接 支承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 性支承体为环形,插置于本体的内周面内,并具有由外径与内径构 成的一表面,该表面朝向一中心轴倾斜。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 性支承体的模数小于扭转弹簧的模数。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 板镀有振动吸收物质,以防止与轭架的支承面相接触而产生的噪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轭架体 的该紧固杆的外周面形成有一螺纹部,该螺纹部穿过叉架塞与临时 装配螺母相螺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叉架塞 包含从其后表面向后突伸出的一工具组装部,用于供一紧固工具插 入。
9.一种车辆转向装置的齿杆支承装置,包括一插置于齿轮箱 的圆柱体内用于支承齿杆后表面的轭架,其特征在于该齿杆支承装 置进一步包括:
一间隙补偿弹性体,与轭架相组接并支承轭架的后表面;
一轭架体,具有与间隙补偿弹性体相组接并支承该间隙补 偿弹性体的一前表面;
一叉架塞,在其前表面中央设有一直径减小的弹簧插槽, 该叉架塞组接于轭架体的后侧;以及
一弹性件,组设于弹簧插槽内并受该弹簧插槽的支承,以 使轭架体被向前支承;
其中该轭架体在其后表面中央设有一紧固杆,该叉架塞在弹 簧插槽的后侧设有一通孔供紧固杆穿设;当弹性件向前支承轭架体 时,该紧固杆组设于通孔内并受该通孔的支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杆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轭架 具有从其后表面向后突伸出的一支承面;该间隙补偿弹性体包含一 圆柱形并具有一封闭的后表面的本体、插置于本体的内周面内的一 弹性支承体以及一隔板,该本体用于与轭架组接并支承该轭架,该 隔板与轭架的支承面紧密接触,组装于本体的一弯折端并位于弹性 支承体的前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都株式会社,未经万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53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