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凸轮链条张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5267.X | 申请日: | 200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鼎丈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L1/348 | 分类号: | F01L1/348;F01M9/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凸轮 链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将内燃机中的曲轴的旋转传递给动阀系统 的凸轮链条施加所需要的张力的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旋转自由地以轴的形式支承在曲轴箱上的曲轴上嵌装驱动 链轮,在动阀系统的凸轮轴上嵌装从动链轮,将环形的凸轮链条挂设在 上述驱动链轮与上述从动链轮之间,该链条由凸轮链条张紧装置从侧方 推压,没有松弛地按一定的张力维持张紧。
液压式的凸轮链条张紧装置,其被压接在对凸轮链条进行推 压的推压构件上的推杆自由进退地嵌插在导向筒内,在内部形成了油室, 另外,设有控制阀,该控制阀容许油向油室流入,另一方面阻止油从油 室流出,同时,在油室内夹装了在突出方向对推杆加载的压缩弹簧。
即,液压式的凸轮链条张紧装置的推杆前进,但不后退。
因此,如果因时效变化等凸轮链条产生伸长,则推杆依靠压 缩弹簧的加载力前进,经推压构件推压凸轮链条,消除松弛地施加规定 的张力,此时,控制阀使油流入到油室,当从凸轮链条受到反力时,控 制阀阻止油的流出,作为锁定状态禁止推杆的后退,将凸轮链条维持为 一定的张力。
为了将油向这样的液压式的凸轮链条张紧装置的油室引导, 存在设置专用的油通路的例子,但因为结构变得复杂,加工麻烦,制造 成本也高,所以,存在以如下的方式构成的例子,即,在嵌插推杆的导 向筒的上端开口部分上形成油槽,使油从油槽进入到导向筒内的油室(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35226号公报
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曲轴箱的凸轮链条室的底壁上紧固连 接着与曲轴箱分体的油分离器。
在该油分离器上,一体地形成了在上方开口的油槽和嵌插推杆的导 向筒。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油分离器由于一体地形成了油槽和导向筒,所以,具有复杂 的形状,不容易制造,同时,曲轴箱侧也必须成形收纳油分离器的空间, 制造作业工时多,制造成本高。
油分离器是与曲轴箱分体的部件,包含用于将该油分离器紧固连接 在曲轴箱上的连接构件,部件数量多,结构变得复杂,成本上升。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凸轮链条张紧装置。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内燃机 的凸轮链条张紧装置,具有推压构件、推杆、油室、控制阀、及压缩弹 簧;该推压构件对环状的凸轮链条进行推压作用,该环状的凸轮链条在 凸轮链条室中挂设在驱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该驱动链轮嵌装在旋转 自由地以轴的形式支承在内燃机的曲轴箱上的曲轴上,该从动链轮嵌装 在动阀系统的凸轮轴上;该推杆能够滑动地嵌插在导向孔内,压接上述 推压构件;该油室由上述推杆的盖部覆盖在上述导向孔的内部而形成; 该控制阀设在上述推杆的盖部上,容许油流入到上述油室,另一方面阻 止油从上述油室流出;该压缩弹簧夹装在上述油室内,在突出方向对上 述推杆加载;所述内燃机的凸轮链条张紧装置通常对上述凸轮链条施加 规定的张力;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曲轴箱的下部,至少在上方开口地形 成了上述导向孔,上述导向孔的上部开口面临内部的油槽,作为向下方 凹陷、向上述凸轮链条室开放上方的凹部,与上述曲轴箱一体地形成。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内燃机的凸 轮链条张紧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导向孔的与上述油槽的内 部面临的上部开口,通过构成上述导向孔的上部的前后导向壁向上述油 槽的内部延伸,由上述前后导向壁在上方和左右侧方开口而形成,上述 推杆被嵌插在导向孔内,由上述前后导向壁从前后夹着而自由滑动地支 承,上述前后导向壁之间的左右开口与上述油槽连通。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 的内燃机的凸轮链条张紧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曲轴箱的上 述曲轴从轴承壁的凸轮链条室侧的壁面突出的导油肋在上述驱动链轮的 下方倾斜地形成,上述油槽处于上述导油肋的下端的下方。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内燃机的凸 轮链条张紧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油槽在车体前后方向排列 成2列地形成了前侧油槽和后侧油槽,上述前侧油槽和后侧油槽相互连 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52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