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9312.0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锋;杨海波;林营;王芬;杨文文;齐国权;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C30/00;C22C1/0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ial 金属 化合物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i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综合了陶瓷和金属材料的优点,并具有较小的体积密度,在高温条件下能替代部分现有金属及陶瓷材料,以提高产品性能及实现轻量化,因而成为高温结构材料的开发热点之一。但是,TiAl本身室温脆性较大、难于变形加工,850℃以上抗氧化性不足,严重的阻碍了该材料的实际应用。
TiAl合金中引入Cr能显著改善该材料的热加工性和超塑性以及高温抗氧化性,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力学性能较差的缺点。利用陶瓷相弥散强韧化的TiAl/Al2O3复合材料不但具有制造成本低廉,而且Al2O3热膨胀系数与TiAl基体也最为接近,从而使该材料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有的制备方法有直接金属氧化法、反应溶渗法、气压溶渗法以及热等静压法等,但该类技术难以使弥散相均匀分布于基体材料之中,从而大幅降低了材料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制备出具有均匀细小的Al2O3弥散相的同时,利用原位生成的Cr对基体相TiAl进一步优化TiAl/Al2O3复合材料,同时降低了烧成温度及热压压力,在快速烧成中实现了晶粒微晶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其原料组成成分为:Ti粉占总重量的21.45-63.14%,Al粉占总重量的36.12-39.69%,Cr2O3粉占总重量的0.74-38.87%。
以上原料组分按以下反应方程式进行设计:
xTi+(x+3)Al+Cr2O3→xTiAl+Al2O3+Cr2Al (1)
通过改变x值就可以合成出不同Al2O3含量的TiAl复合材料,x=269.22-1.75。如果x大于269.22,则生成的复合材料中Al2O3生成量小于产物质量的0.5%而起不到增强、增韧TiAl基体的作用,反之,如果x值小于1.75,则产物中Cr2Al相量超过TiAl基体相的含量,不能称之为TiAl基复合材料,同时,Al2O3生成量将超过28%,过量的Al2O3不但起不到改善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作用,反而会恶化其性能。因此确定了以上组分范围。
一种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其步骤如下:
(1)将纯度大于99%,细度小于200目的金属Ti粉、Al粉以及Cr2O3粉,按重量比为21.45-63.14%:36.12-39.69%:0.74-38.87%的比例混合均匀;
(2)将步骤(1)中的混合物加入高铝球磨罐中并加入混合物质量45-100%的无水乙醇为介质以700-800转/分钟的转速混磨30-60分钟,并过200目筛;
(3)将步骤(2)所得粉体装入石墨磨具中,热压烧结,在氩气或真空条件下,烧结温度范围为:1100-1300℃,保温1-2小时,热压压力为5-15Mpa;
(4)将步骤(3)所得材料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所要制备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
所制备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基体相和增强相两部分组成,基体相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99.5-72%,增强相占总重量的0.5-28%,基体相由占产物总重量36.03-98.86%的TiAl相和0.64-35.97%的Cr2Al组成,其余为增强相Al2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表罩壳
- 下一篇:漆包扁线在线加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