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秸秆制备高蛋白糖化饲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9117.8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5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升运;马齐;赵文娟;张强;陈卫锋;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科学院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K1/12 | 分类号: | A23K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西安专利中心 61001 | 代理人: | 任越 |
地址: | 7106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制备 高蛋白 糖化 饲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秸秆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酶技术制备秸秆饲料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我国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一,2008年各种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7.2亿吨,其中玉米秸秆为1.82亿吨。在传统农业中,玉米秸秆主要用于农村燃料,近年来部分秸秆被还田利用,但总量不大,大量的玉米秸秆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且严重污染环境。秸秆是草食性家畜粗饲料的重要来源,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利用率,可以解决秸秆的利用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是解决畜牧业对粮食依赖的有效途径。同时目前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表现为粗蛋白、脂肪和糖分含量较少,能量价值较低,而纤维含量很高,其粗纤维高达30%~45%,且木质化程度较高、质地坚硬粗糙、适口性较差、难以消化,因此导致秸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经检索,该领域的相关专利有:1.中国专利申请(95118343)公开了一种高蛋白糖化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应用强酸、强碱进行降解,采用活性酵母菌发酵提高蛋白质含量;该方法的酸碱腐蚀严重,不能充分降解秸秆养分,蛋白含量提高不多。2.中国专利申请(98118918)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秸秆高蛋白糖化生物饲料的生产方法,该发明也应用强酸、强碱进行降解,然后采用木霉、曲霉和酵母混合发酵提高蛋白质含量;该方法亦然是酸碱腐蚀严重,不能充分降解秸秆养分,蛋白含量提高不多。3.中国专利申请(99111172)为一种生物饲料制作剂及使用方法,其是用糖化酶、软化剂、强碱等化学助剂软化秸秆,然后应用微生物改善秸秆的营养价值;该方法也存在酸碱腐蚀严重,不能充分降解秸秆养分,同时碱性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利用。
目前研究玉米秸秆的青贮、微贮、黄贮、酸贮、氨化、碱化等加工方法,其都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产酶充分降解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但是以上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发酵周期长、容易腐烂、难以储存、污染环境的问题,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秸秆制备高蛋白糖化饲料的方法,使其具有操作简便、秸秆降解利用率高、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的优点,所制备的饲料在提高蛋白质糖类含量的营养价值的同时,改善适口性,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的利用率。
本发明提出的利用秸秆制备高蛋白糖化饲料的方法,主要原料可以选择为粉碎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备料:将粉碎、过筛的秸秆粉生料蒸料0.5~1.5小时,得到灭菌熟料;
步骤二、复合酶水解糖化:将所得熟料与复合酶混合均匀,加入生料干重1~2倍的pH值4.5~5.5的水后,在40℃~55℃条件下降解4~6小时,得到水解混合物;所述复合酶的组成及用量按生料干重计为,木质素酶50万~150万u/kg,纤维素酶100万~300万u/kg,果胶酶30万~50万u/kg,糖化酶60万~100万u/kg;
步骤三、微生物发酵:在水解混合物中按生料干重分别加入4%~6%的麸皮、1%~3%的尿素、2%~3%的玉米粉、4%~6%的酿酒酵母和4%~6%的植物乳酸杆菌,搅拌均匀后堆积发酵,在28~32℃条件下发酵24~30小时,得到含水饲料;
步骤四、成品饲料:将含水饲料干燥后即为高蛋白糖化饲料粉料,或是将含水饲料经造粒形成高蛋白糖化饲料颗粒料。
本发明采用的秸秆属于植物性饲料,由无数植物细胞所构成,而植物细胞的内容物包括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养分,细胞壁主要由非淀粉多糖、木质素和矿物质等组成;紧密的结构使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难以暴露出来,不利于微生物的利用。本发明通过纤维素酶、果胶酶、糖化酶及木质素酶的联合作用,可将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木聚糖、果胶物质等降解成小分子片段,使细胞壁的交联结构受到破坏,促进细胞壁分解,使细胞壁包裹的各种营养物质释放出来,提高了秸秆养分的利用率;再通过微生物发酵,繁殖产生大量的菌体蛋白,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了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在饲料与家畜肠道中消化酶充分接触时,使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科学院酶工程研究所,未经陕西省科学院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