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染物来源预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5821.6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6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宋隆佑;杨人芝;张宝额;谢瑞豪;苏仁伟;林敦慧;刘兴玱;陈奕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物 来源 预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物来源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确定污染源可以利用逐步搜寻的方式直接寻找污染物浓度最高的位置,或者利用建立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方式推定污染浓度最高的位置。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在现场建置大量的监测设备,或是重复地移动测量位置才能达到搜寻污染源的效果。举例来说,建立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方式一般包含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低维度的点侦测进行单一点浓度的采样分析或实时监测。另一种是中维度的线侦测,例如开放光径遥测技术所获得的浓度信息。至于整个平面的浓度侦测则是依据点侦测或线侦测的结果进行内插补值方式或计算机断层方式间接计算获得。因此实务上,需要在许多定点设置仪器侦测污染浓度,然后根据这些仪器所测量的污染浓度计算出区域的污染浓度分布情况,再通过污染浓度分布情况确定污染源。
为了更有效率地找出污染源,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更少污染监测仪器预测污染物来源的方法与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染物来源预测方法,包括:根据设于一第一位置的一第一污染监测仪器所测量的污染浓度数据及气象站的一第一风向数据建立一第一既定数量的污染对风向数据;根据设于一第二位置的一第二污染监测仪器所测量的污染浓度数据及气象站的一第二风向数据建立一第二既定数量的污染对风向数据;根据至少该第一既定数量的污染对风向数据以及至少该第二既定数量的污染对风向数据建构一污染机率区域分布信息;以及根据该污染机率区域分布信息判断污染物来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污染物来源预测系统,包括:一第一污染监测仪器,于一第一位置收集一第一污染浓度数据;一第二污染监测仪器,于一第二位置收集一第二污染浓度数据;一主控计算机,根据该第一污染浓度数据及来自气象站的一第一风向数据建立一第一既定数量的污染对风向数据、根据该第二污染浓度数据及来自气象站的一第二风向数据建立一第二既定数量的污染对风向数据、根据至少该第一既定数量的污染对风向数据以及至少该第二既定数量的污染对风向数据建构一污染机率区域分布信息,以及根据该污染机率区域分布信息判断污染物来源。
本发明的污染物来源预测的方法与系统利用两组污染监测仪器结合气象监测数据通过数值运算分析出污染机率的分布情况。因此在不增加额外成本之下,使用现有的监测技术与少量的监测设备达到确定污染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发明实施例说明污染物来源预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发明实施例的浓度-风向玫瑰图的示意图;
图2B为说明发明实施例的三次云规内插值法(cubic splineinterpolation)的示意图;
图2C为说明发明实施例的建构污染机率区域分布信息的示意图;
图2D为说明根据污染机率区域分布信息预测污染来源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3为显示发明污染物来源预测的系统的架构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2、104、106、108、110~流程步骤;
300~污染物来源预测的系统;
310~第一污染监测仪器;
320~第二污染监测仪器;
330~气象站;
340~主控计算机;
342~运算单元;
344~第一计算单元;
346~第二计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