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2930.2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懋功;马知才;张淳;王健;潘志锋;王传妹;孟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7/00 | 分类号: | F41H7/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顶部 回转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
背景技术
在警用车辆以及其它类似的用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车辆的车顶上通常配备有炮塔,在炮 塔上安装催泪瓦斯发射装置或高压水炮喷射装置等,以便驱散滋事人群。已有技术中的车 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由图2所示,包括用于与车辆的车顶棚5固定在下回转盘1、上回转 盘2和炮塔盖3,下回转盘1的下部的四周用一组螺钉与车顶棚5固定,下回转盘1的上 部的盘面上开设有第一滚道11,上回转盘2的下部的盘面上开设有第二滚道21,该第二 滚道21与第一滚道11相对应,一组钢球4设在钢球保持架41上,并且与第一、第二滚 道11、21相配合,炮塔盖3盖配在上回转盘2上,其中,在上回转盘2上通过一组螺钉 固定有一挡圈6,在挡圈6的内壁设有一限位圈61,限位圈61与下回转盘1相配合。上 述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存在有以下欠缺:由于限位圈61与下回转盘1之间存在有较大 的间隙611,因此在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下,上回转盘2会出现严重的颤跳现象,不仅产生 噪声,而且容易导致上回转盘2变形和损坏。
鉴上,有必要对已有技术中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 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上、下回转盘之间配合合理而藉以避免上回转盘在车辆 行驶过程中出现颤跳现象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包括上、下回转盘、 炮塔盖和一组钢球,下回转盘的下部的四周与车辆的车顶棚固定,下回转盘的上部的盘面 上开设有第一滚道,上回转盘的下部的盘面上开设有第二滚道,该第二滚道与第一滚道相 对应,一组钢球设在钢球保持架上并且与第一、第二滚道相配合,炮塔盖盖配在上回转盘 上,特点是:在所述的下回转盘上间隔设置有侧向限位装置,在所述的上回转盘的下部的 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与所述的侧向限位装置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侧向限位装置的数量至少有一对,彼此以 等间距分隔地设置于下回转盘上并且均与所述的限位槽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侧向限位装置各包括定位钢球孔、调整 孔、定位钢球和至少一个调整螺钉,定位钢球孔和调整孔开设在所述下回转盘上,并且定 位钢球孔和调整孔保持前后对应,定位钢球设在定位钢球孔内并且与所述的限位槽接触, 调整螺钉置于调整孔内并且与定位钢球接触。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回转盘的底部的内壁上构成有限位斜 面,限位斜面与下回转盘的底沿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回转盘的底部开设有防水圈槽,防水 圈槽内嵌入有防水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回转盘上设有一定位装置,所述的 下回转盘上开设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与定位装置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炮塔盖的顶部设有视窗和人孔盖,炮 塔盖的侧部构成有一第一铰接座,而在所述的上回转盘的侧部具有一第二铰接座,第一铰 接座由销轴与第二铰接座铰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回转盘的外壁的下部延接有一炮座。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钢球座、限位钢 球、弹簧和调节螺钉,定位钢球座构成于上回转盘的外壁的台阶面上,限位钢球置入于定 位钢球座内并且与所述的定位槽相接触,弹簧置入于定位钢球座中,调节螺钉旋配于定位 钢球座上,其中,所述的弹簧位于限位钢球与调节螺钉之间。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回转盘的底部的外侧缘与所述的 车顶棚的表面之间置入有防水嵌条。
本发明推荐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下回转盘间隔设置了侧向限位装置,并且使侧向限位 装置与开设在上回转盘的内壁上的限位槽相配合,从而消除了上、下回转盘之间的配合间 隙,即使是在车辆疾驰状态下,上回转盘也不会出现颤跳现象,因而不会引发噪声,有利 于保护上、下回转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