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2930.2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懋功;马知才;张淳;王健;潘志锋;王传妹;孟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7/00 | 分类号: | F41H7/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顶部 回转 结构 | ||
1.一种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包括上、下回转盘(2、1)、炮塔盖(3)和一组钢球(4), 下回转盘(1)的下部的四周与车辆的车顶棚(5)固定,下回转盘(1)的上部的盘面上开设有第 一滚道(11),上回转盘(2)的下部的盘面上开设有第二滚道(21),该第二滚道(21)与第一滚 道(11)相对应,一组钢球(4)设在钢球保持架(41)上并且与第一、第二滚道(11、21)相配合, 炮塔盖(3)盖配在上回转盘(2)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回转盘(1)上间隔设置有侧向限 位装置(7),在所述的上回转盘(2)的下部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2),该限位槽(22)与所述 的侧向限位装置(7)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向限位装 置(7)的数量至少有一对,彼此以等间距分隔地设置于下回转盘(1)上并且均与所述的限位 槽(22)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向限位装 置(7)各包括定位钢球孔(71)、调整孔(72)、定位钢球(73)和至少一个调整螺钉(74),定位钢 球孔(71)和调整孔(72)开设在所述下回转盘(1)上,并且定位钢球孔(71)和调整孔(72)保持前 后对应,定位钢球(73)设在定位钢球孔(71)内并且与所述的限位槽(22)接触,调整螺钉(74) 置于调整孔(72)内并且与定位钢球(7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回转盘(2) 的底部的内壁上构成有限位斜面(23),限位斜面(23)与下回转盘(1)的底沿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回转盘(1) 的底部开设有防水圈槽(12),防水圈槽(12)内嵌入有防水圈(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回转盘(2) 上设有一定位装置(24),所述的下回转盘(1)上开设有一定位槽(13),该定位槽(13)与定位 装置(24)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炮塔盖(3)的 顶部设有视窗(31)和人孔盖(32),炮塔盖(3)的侧部构成有一第一铰接座(33),而在所述的 上回转盘(2)的侧部具有一第二铰接座(25),第一铰接座(33)由销轴(331)与第二铰接座(25) 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 回转盘(2)的外壁的下部延接有一炮座(2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24) 包括定位钢球座(241)、限位钢球(242)、弹簧(243)和调节螺钉(244),定位钢球座(241)构成 于上回转盘(2)的外壁的台阶面(27)上,限位钢球(242)置入于定位钢球座(241)内并且与所 述的定位槽(13)相接触,弹簧(243)置入于定位钢球座(241)中,调节螺钉(244)旋配于定位 钢球座(241)上,其中,所述的弹簧(243)位于限位钢球(242)与调节螺钉(24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部可翻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回转盘(1) 的底部的外侧缘与所述的车顶棚(5)的表面之间置入有防水嵌条(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9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