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室罩及发动机室罩的组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09370.5 | 申请日: | 2009-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鸟取正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6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设在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室罩及发动机室罩的组 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发动机室罩,公开了以下的发明:从划分形成发动 机室的内周壁到发动机的外周部,具有将发动机室内上下分隔的绝 热隔音板,并且,为了载置电池以及空气滤清器等零件,具有使所 述绝热隔音板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收容空间(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以往已知一种发动机室罩,其目的在于提高发动机室的 外观设计性、并阻断或衰减由发动机产生的噪音,该发动机室罩以 从上方将配设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电池以及空气滤清器等零件覆 盖的方式设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3-47947号公报
然而,由于电池等是消耗品、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所以,在设 置有发动机室罩的情况下,需要同时将发动机室罩拆下再进行电池 等的维护。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动机室罩由于通过小 螺钉牢固地安装在车身上,所以,存在着将发动机室罩从车身拆下 的作业变得烦杂的问题。
因此,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考虑到如下方法:在车身上形成 安装孔,且沿安装孔的开口缘设置弹性衬套,并且,在发动机室罩 上设置凸台部,将该凸台部插入弹性衬套中,由此将发动机室罩安 装在车身上。
但是,根据这样的方法,在将弹性衬套安装到形成在车身上的 安装孔中时,配设在车身侧的发动机相关零件以及发动机罩等成为 障碍,存在着弹性衬套的安装时的作业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观点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 室罩及发动机室罩的组装方法,能够使发动机室罩的装拆作业变得 容易,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并且能够使弹性衬套的安装时的 作业效率提高。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发动机室罩,配设在形成于车身上 的发动机室内,具有:第一罩体,该第一罩体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 所述车身上;第二罩体,该第二罩体以装拆自由的方式安装在所述 第一罩体上,将配设在所述发动机室内的被维护部件覆盖,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罩体具有在板厚方向上穿设的安装孔和沿所述安装 孔的开口缘设置的弹性衬套,所述第二罩体具有插入所述弹性衬套 中的凸台部。
根据本发明,将安装孔和沿安装孔的开口缘的弹性衬套设在第 一罩体上,将插入弹性衬套中的凸台部设在第二罩体上,由此,第 二罩体相对于第一罩体的装拆作业变得容易,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 被维护部件(电池等)的维护作业。
另外,通过将弹性衬套安装在第一罩体上,只要在将第一罩体 安装在车身上之前将弹性衬套安装在第一罩体上,发动机相关零件 和发动机罩等就不会成为弹性衬套的安装作业的障碍,因此提高了 弹性衬套安装时的作业效率。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能够同时谋求维护性的提高和弹性衬 套的安装作业性的提高。
而且,第一罩体以紧固部件被固定在车身上,由此,第一罩体 被牢固地固定在车身上,因此能够防止第一罩体相对于车身的错位。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发动机室罩,配设在形成 于车身上的发动机室内,具有:树脂性第一罩体,该第一罩体通过 紧固部件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第二罩体,该第二罩体以装拆自由的 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罩体上,将配设在所述发动机室内的被维护部 件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包括在板厚方向上穿设且其开 口缘具有挠性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罩体包括插入所述安装孔中的凸 台部。
根据本发明,将开口缘具有挠性的安装孔设在第一罩体上,并 且将插入安装孔中的凸台部设置在第二罩体上,由此,第二罩体相 对于第一罩体的装拆作业变得容易,能够容易地进行被维护部件(电 池等)的维护作业。
另外,通过取代弹性衬套而将开口缘具有挠性的安装孔设在第 一罩体上,能够省略将弹性衬套安装在第一罩体上的作业本身。
另外,通过形成开口缘具有挠性的安装孔,无需在安装孔的开 口缘设置弹性衬套,因而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并使第二罩体相对于 第一罩体的装拆作业变得容易,能够容易地进行被维护部件(电池 等)的维护作业。
而且,第一罩体以紧固部件被固定在车身上,由此,第一罩体 被牢固地固定在车身上,因而能够防止第一罩体相对于车身的错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9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置灵敏供弹装置的榴弹发射器
- 下一篇:防漏热交换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