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N,N-二烷胺基)丁醛缩二醇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04093.9 | 申请日: | 200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峰;彭宁;张涛;董开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全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云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217/40 | 分类号: | C07C217/40;C07C2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216***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胺基 丁醛 缩二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4-(N,N-二烷胺基)丁醛缩二醇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4-(N,N-二烷胺基)丁醛缩二醇具有如(I)结构。
R1,R2=-CH3、-C2H5、-C3H7···等烷基。
具有结构I的物质是制备色胺吲哚类衍生物的重要关键原料,其中4-(N,N-二甲胺基)丁醛缩二甲醇和4-(N,N-二甲胺基)丁醛缩二乙醇是用于治疗偏头痛药物舒马曲普坦(sumatriptan,US4816470)、佐米曲普坦(zolmitriptan,WO9018897)和利扎曲普坦(rizatriptan,EP497512)的重要关键原料。
技术背景:
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4-(N,N-二甲胺基)丁醛缩二甲醇和4-(N,N-二甲胺基)丁醛缩二乙醇为例主要有四种方法:
1.Keglevic(Croat.Chem.Acta,1963,175)使用Mannich反应后氢化还原双键,原料不稳定,而且需要高压氢化。
2.Gribble(J.Org.Chem.,1988,3164)以丙烯醛为原料,用氰化钠延长碳链,还原氰基后胺甲基化,其中丙烯醛易聚合,使用了剧毒原料,还原氰基也需要高压氢化。胺甲基化Takahara(JP6809529)在高压(114kg2/cm2)氢化时收率仅有37%。
3.Chen(J.Org.Chem.1994,3738)用4-氯丁酰氯在40psi10%Pd/C催化氢气还原获得4-氯丁醛。在酸催化缩合后胺甲基化获得产物,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的工艺,但仍然需要高压氢化。
4.Pulla(WO03101931)使用3-(N,N-二甲基)氯丙烷的格式试剂与原甲酸酯反应直接获得4-(N,N-二甲基)丁醛缩二甲醇,虽然反应路线最短,但由于格式试剂的制备要求条件比较苛刻,对于大规模制备有很大局限。
综合文献发现工艺的瓶颈在于4-氯丁醛的制备,除了用Rosenmund还原4-氯丁酰氯外,还可以用4-氯丁醇氧化制备,而4-氯丁醇可以由四氢呋喃直接与HCl反应生成,易于制备并已有商品。4-氯丁醇氧化为4-氯丁醛方法用PDC(Tetrahedron,2005,3183)、PCC(Chem.Eur.J.,2007,9647),都有大量不利于环境的铬离子产生,Swern氧化(Bioorg.Med.Chem.,2000,353)则需要用-78℃和有腐蚀性的草酰氯。
达玉霞(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72)以乙腈为溶剂,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将直链烷基醇氧化为醛。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易于回收的乙酸乙酯,添加适当的相转移催化剂(PTC),将4-氯丁醇氧化为4-氯丁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易得原料4-氯丁醇出发,通过氧化、缩合、胺化三步反应获得高纯度4-(N,N-二烷胺基)丁醛缩二醇,易于大规模生产,满足相关曲坦类药物的制备需要。
式中R1为甲基、乙基、异丙基,R2为甲基、乙基。
反应条件:
1.氧化反应为在适当有机溶剂中,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双氧水将4-氯丁醇氧化为4-氯丁醛。所使用适当有机溶剂,如乙腈、丙酮、乙酸乙酯,以乙酸乙酯为佳,用量为10-40ml/g,30%双氧水为氧化剂,用量与底物的物质的量比为3~5∶1。催化剂为三氯化铁,用量为0.5~2%。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TBAB)、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以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为佳,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40~80℃。
2.缩合反应为在适当有机溶剂中,硫酸催化下,甲醇或乙醇与醛基缩合制备4-氯丁缩醛。所使用适当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酸乙酯,以乙酸乙酯为佳,用量为10-40ml/g,硫酸用量为1~5%,甲醇或乙醇用量与底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0~20∶1。反应温度为1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全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云南大学,未经昆明全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40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07C 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C07C217-00 连接在同一个碳架上的含氨基和醚化的羟基的化合物
C07C217-02 .醚化的羟基和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架的非环碳原子上
C07C217-52 .醚化的羟基或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架的除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的碳原子上
C07C217-54 .醚化的羟基连接在至少1个六元芳环的碳原子上和氨基连接在非环碳原子上或连接在除同一个碳架的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的碳原子上
C07C217-76 .带有连接在六元芳环碳原子上的氨基和连接在非环碳原子或同一碳架的除六元芳环以外的其他环碳原子上的醚化羟基
C07C217-78 .带有连接在同一碳架的六元芳环的碳原子上的氨基和醚化羟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