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预紧信号触发及吸能功能的安全带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0795.X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34 | 分类号: | B60R22/34;B60R2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信号 触发 功能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安全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预紧信号触发及吸能功能的安全带。
技术背景
现在随着我国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为了乘员的舒适,安全带的卷收力不能过大;但是,如果安全带与人体之间的间隙过大,在发生碰撞时,这种存在的间隙将减小安全带的有效作用范围,降低安全带的安全效果。预紧式安全带使用预紧装置,当碰撞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预紧装置,带动卷轴器芯轴反向回转,使安全带织带缩短一定距离,有效消除人体与安全带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安全带的有效作用。现在有多种预紧式安全带技术,如中国专利局于2008.10.08公开的专利申请号200720058166.4发明名称《一种车用预紧式安全带的预紧离合机构》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预紧式安全带的结构,但这种预紧结构本身并不能触发,必须通过传感器才能引爆气体发生器。又如中国专利局于2008.08.20公开的专利申请号200720096967.X发明名称《预紧式安全带》中公开了一种新的预紧式安全带,但该实用新型的预紧式安全带同样也没有自动预紧触发功能,必须从其它如安全气囊的传感器获取触发信号,而如果从安全气囊获取触发信号,就必须在有安全气囊的条件下才能安装预紧式安全带,使预紧式安全带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另外,为了减轻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对乘员的伤害,一般采用吸能的方式将乘员的冲击能量进行转化,吸能式安全带可以将驾驶员和乘员的向前的冲击力进行吸收,减轻乘员的伤害。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使安全带本身具有触发功能的预紧式安全带,同时又可以进行吸能的安全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触发、工艺简单、吸能效果好、可靠性高的一种具有预紧信号触发及吸能功能的安全带。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预紧信号触发及吸能功能的安全带,将所述安全带卷轴器的固定柄制成弯弓形的弓柄,通过弓尾固定在车上,在弯弓的弓头和弓尾串联一根吸能器,在弓尾的下面的吸能器下部上串联着预紧式安全带卷轴器的预紧信号发生器。 当车辆正常驾驶时,驾驶员和乘员佩戴安全带后,会通过安全带的织带对安全带卷轴器产生拉力,但此时由于拉力的力值小无法将吸能器拉动,所以预紧信号发生器没有被触动,不产生触发信号,安全带不会产生触发及吸能。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弓柄受到乘员的拉力超过规定的力值时,弯弓张开,在弯弓张开的同时拉开了吸能器,当吸能器被拉开时推动了串联在下部的预紧信号发生器,预紧式安全带卷轴器的预紧装置的气体发生器在预紧信号的引爆下爆破对乘员产生反拉预紧作用;乘员继续向前移动,吸能器被继续被拉开时产生形变吸收能量,弯弓展开时也同时吸能能量。通过预紧作用消除了乘员与安全带织带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安全带的作用距离,又通过吸能器及弓柄的吸能作用将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能量进行转化,减轻了汽车碰撞时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达到了保护乘员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7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电解液储液装置
- 下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