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0743.2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3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陈高祥;刘晓晟;程杰军;沈新程;许建荣;金彩虹;何丹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00 | 分类号: | H01F1/00;B22F1/02;C01G49/08;C01B3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二氧化硅 磁性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纳米磁性材料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具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由于其无剩磁、零矫顽力的特性,在细胞分离、热疗、药物靶向输送以及核磁共振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目前已有的制备方法中,在油相体系中反应制得的油溶性磁性纳米颗粒无论是在形貌、粒径均一性和结晶度上都要明显好于在水相体系中反应制得的水溶性磁性纳米颗粒。但是,要进一步在生物医学领域实际应用,通常需要首先将油溶性磁性纳米颗粒转化为水溶性,并且再在其表面修饰上特定的官能团用于与生物分子偶联。二氧化硅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表面官能团修饰的特点,在生物医用、临床诊断和免疫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被用于作为纳米颗粒的表面包覆层。
对于在油溶性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的方法,目前文献报道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先使用表面活性剂对油溶性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亲水化改性,然后再通过方法包覆二氧化硅。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十二烷基硫酸钠等。二是先形成油包水的反相微乳液,油溶性磁性纳米颗粒经过配体交换后进入水相。同样再通过方法,在被限制大小的水相液滴中,包覆二氧化硅层。但是以上的两类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诸如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预先进行表面亲水化改性,以及反应时间较长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利用纳米颗粒易于在两相溶液界面上排列,从而减小界面能的特性,形成由油溶性磁性纳米颗粒稳定的水包油乳液或微乳液,形成由磁性纳米颗粒密集分布的油相液滴,并进一步通过在该液滴的表面发生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形成二氧化硅包覆层。本发明不需要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反应操作过程简单,且反应时间短。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氯化铁和油酸钠分散于含有正己烷、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经加热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分离出上层清液,将该上层清液烘干后得到油酸铁;
所述的氯化铁和油酸钠的摩尔比例为1∶3
所述的混合液中含有正己烷、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4∶3∶7;
所述的加热处理是指:在70℃环境下搅拌反应4h;
第二步、将油酸铁和油酸分散在1-十八烯溶液中,进行保护加热反应后制成油溶性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反应完毕后,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沉淀反应产物并经离心分离后将沉淀分散在正己烷中,得到油溶性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分散液。
所述的油酸铁和油酸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的保护加热反应是指将在N2保护气氛下升温至320℃环境下反应30min;
所述的油溶性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分散液中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的浓度为5-20mg/mL。
第三步、向油溶性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分散液中依次加入非极性溶剂和水,经超声乳化处理后得到纳米乳液;
所用的非极性溶剂是指长烷烃链类溶剂,如环己烷或正己烷,其用量为0.5-10mL;
所述的水的用量为1-10mL;
所述的超声乳化处理是指使用超声分散仪,超声乳化1-10min,使用功率为80-300w;
所述的纳米乳液中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05-0.3mg/mL。
第四步、向纳米乳液中加入正硅酸四乙酯和碱液并加温搅拌处理,最后用无水乙醇离心分离并干燥后得到具有二氧化硅包覆的磁性微球。
所述的加温搅拌处理是指:在室温至50℃下搅拌反应3-6小时。
所述的正硅酸四乙酯与纳米乳液的体积比为0.5-3%;
所述的碱溶液是指25wt%的氨水溶液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该碱溶液与纳米乳液的体积比为0.1-3%。
本发明操作过程简单,制得的二氧化硅包覆的磁性微球具有高磁含量,粒径分布较为均一,可以通过改变试验参数,调节磁性微球的粒径大小以及二氧化硅包覆层的厚度。包覆后的磁性微球的粒径大小为50-400nm。在控制磁性微球的粒径大小的同时,就能简单的控制微球的磁含量。表面包覆的二氧化硅层,则给进一步的表面修饰和应用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颗粒的透射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的颗粒的透射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的颗粒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