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污水厂污泥厌氧发酵产氢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0234.X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银广;赵玉晓;张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00 | 分类号: | C12P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污水 污泥 发酵 氢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污水厂污泥发酵产氢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矿物燃料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氢气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绿色新能 源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氢气燃烧后不排放任何污染物质,且燃烧值高(142.35KJ/g),为汽 油的2.75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此外,氢气也是许多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化 工原料。目前氢气的获得方式主要有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 且成本较高。生物法产氢无需消耗大量能量且具有经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生物法产 氢研究得最多的是厌氧发酵法产氢(例如,文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5,30,785-793;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6,38,569-582),即通过对 有机废物(例如,污水厂排放的剩余污泥)中有机质进行厌氧发酵,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获取 氢气。这是目前解决有机废物环境污染、资源化制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有机物厌氧发酵过程主要包括: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为了提高有机物厌 氧发酵过程的氢气产量,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种菌种及预处理方法,如超声预处理、酸 碱预处理、热预处理及冻融预处理等对污泥产氢的促进作用(例如,文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7,32:677-682)。这些方法主要是以筛选富集产氢细菌、 消除产甲烷菌影响为目的。
前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厌氧发酵的pH对氢的产生有影响。但是,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 于初始pH对产氢的影响,并且通过优化发酵过程的起始pH,可以使产氢量得到显著提高。(中 国给水排水,2003,19(10):18-21;高技术通讯,2004,14(9):90-94;科学通报,2005, 50(24):2734-2738;可再生能源,2008,26(2):69-72;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9):37-3; 太阳能学报,2009,30(4):532-537;专利200810040591.X)。但是,众所周之,随着厌氧 发酵过程的进行,发酵体系的pH会发生变化,这必然会影响氢气的产生,这其中一个原因可 能与产氢系统中存在的另一类耗氢菌---同型产乙酸菌(acetobacteria)有关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37,5186-5190)。同型产乙酸菌能够将 厌氧发酵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酸。因此,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同型产乙酸菌活性进行 抑制,对于提高生物产氢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污水厂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提高污水厂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方法,即通过控制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全 过程的pH为碱性,抑制同型产乙酸菌活性,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氢产量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
(1)取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于80℃-120℃温度下加热处理15-30min,冷却至室温;
(2)将处理后污泥置于反应器中,调节反应器的pH值为9.7-10.3,并保持整个发酵过 程的pH为该值,收集气体。
本发明中,整个发酵过程控制反应器内的pH值为10左右,以减少同型产乙酸菌 (acetobacteria)对氢气的消耗。
本发明的反应机理:高温预处理灭活污泥中的产甲烷菌,将发酵过程控制在产氢阶段; 在碱性条件下,产氢菌不受影响,而耗氢的同型产乙酸菌活性受到抑制,减少了氢气的消耗 从而提高了氢气的积累和污泥产氢量。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生物厌氧发酵产氢气能力,有利于 获得更多清洁能源氢气,同时对污泥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1)将浓缩后的污泥(总悬浮固体(TSS)17.3g/L,挥发性悬浮固体(VSS)12.5g/L)于 80℃-120℃下加热15-30min,并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