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聚丙烯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6269.0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娟娟;盛小海;陈超;洪月蓉;金彩虹;何丹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聚丙烯 纳米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无机化工技术领域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汽车用聚丙烯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塑料的用量是衡量汽车生产技术的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每辆汽车平均塑料用量为70kg,平均占汽车总重量的6%左右,达到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我国车用塑料主要有聚丙烯、PVC和PU,其中聚丙烯的用量排首位,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约消费塑料22.4万吨,其中聚丙烯约5.82万吨。2007年,我国汽车工业约消费聚丙烯约8.8万吨。国内汽车部件用聚丙烯基础材料的熔体流动性与国外有较大差别,国外现在使用的专用树脂大部分采用高流动性MFR大于30g/10min的共聚材料,适合薄壁注塑,具有冲击强度高、表面性能好的特点,一般由共聚反应获得,也可通过共混改性制得。目前,大型石化企业如果直接采用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器中合成高流动性的聚丙烯(30-50g/10min),比较困难,此法产生的过渡料多,生产工艺难度大,不易控制。所以,目前国产汽车专用料采用的聚丙烯基础树脂大部分是中、低流动性的,MFR小于18g/10min的聚丙烯。另一方面,聚丙烯本身存在成型收缩率大、脆性高,缺口冲击强度低的问题,这就大大限制了聚丙烯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制备高流动性的聚丙烯,并对其进行增韧、增强改性是非常必要的。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现有技术的共同特点是描述纳米无机粉体和弹性体,或者加上其他的塑料如PBT,PET,PA,PC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分散剂和相容剂以及其他助剂的作用下,改性制得了一种高拉伸性能、高刚性的聚丙烯复合物。具体如下: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80012162.5记载了一种核化聚丙烯纳米复合物;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55134.6记载了一种无规共聚烯烃/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03126909.5记载了反应性单体改性纳米碳酸钙/聚丙烯母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510018124.3记载了一种高流动性聚丙烯制造方法;但上述现有技术中均未针对提高汽车用聚丙烯的流动性、和抗冲击性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用聚丙烯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流动性,MFR达到25-35g/10min,具有高的抗冲性能及刚度,23℃,冲击不断,-20℃,≥20KJ/m^2,弯曲模量23℃,≥1500N/mm^2。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聚丙烯纳米复合物,其制备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80%可控降解聚丙烯、0-20%共聚丙烯、0-5%改性塑料弹性体或塑料弹性体、15-25%无机粉体、0.15%-0.75%偶联剂以及0-1.25%液体石蜡。
所述的可控降解聚丙烯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0.2-0.3%可控降解剂和99.97-99.98%聚丙烯。
所述的可控降解剂为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DTBHP)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所述的无机粉体为滑石细粉或碳酸钙粉。
本发明涉及上述汽车用聚丙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反应型双螺杆机组,将普通聚丙烯原料在挤出机主加料口加入,将可控降解剂用精密注射机于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侧加料口,通过反应挤出工艺进行可控降解处理,得到可控降解聚丙烯。
所述的可控降解剂为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DTBHP)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所述的反应挤出可控降解工艺是指:设定温度区间范围在170-210℃,模头温度设定170-190℃,螺杆转速设定120-180rpm,喂料频率设定为6-8Hz。
所述的可控降解聚丙烯的MFR为15-30g/10min,拉伸强度≥26MPa;弯曲强度≥25MPa,弯曲模量≥1100MPa。
第二步,将滑石粉或碳酸钙加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后制成无机粉体,然后将无机粉体进行中温干燥处理。
所述的球磨处理是指:将300颗Φ6的玛瑙球置于400ml玛瑙罐中,加入10~30g的无机粉体,碳酸钙或蒙脱土或滑石粉或空心微球等,加入占无机粉体含量1~3%(wt%)的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加入10~30g的纯净水,10~20g乙醇,采用顺时针转30min,逆时针旋转30min的循环方式,球磨4~8h。
所得到的无机粉体的细度为0.2-1.5μm;
所述的中温干燥处理是指:采用真空烘箱,在0.08MPa真空度、60℃的环境下将无机粉体干燥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6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高光谱选择性光电探测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