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5247.4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8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15/00;F04D29/043;F01P7/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电子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控可变叶片电子水泵 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目前车辆控制技术已大量由电子化达到系统最佳控 制功能与发动机节能效益。但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都还一直 使用机械控制的节温器与冷却水泵,除了冷却风扇外,其他部分均未使用电子化 控制。
传统机械式冷却系统主要包含机械水泵、热蜡式节温器、散热器与冷却风 扇等主要元件,控制方式为冷却水泵藉曲轴皮带轮驱动与发动机转速同步,可提 供发动机冷却水量,但此种设计在相同转速下,仅能提供一个设定冷却水量,无 法依照不同发动机负荷提供所需的最适冷却水量控制,因此需以发动机最大负 荷散热量设计供应冷却水量。如此便在部分负载下,常会因冷却水量过大导致下 列问题:1、机械式冷却水泵无法针对引擎散热需求量进行最适控制;2、使机 油温度降低,黏度上升,引擎功率损失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 电子水泵,其目的是通过电动机持续调整水泵叶片的精确,从而控制发动机冷 却水的温度与流量,使得发动机获得最佳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发动机电子水泵,包括水泵轴,所述的水泵轴的 一端与水泵电动机连接,另一端的端部通过键固定安装有水泵轮,水泵轮上安 装有水泵叶片轴,水泵叶片轴通过水泵叶片电动机独立控制,通过安装在水泵 轴上靠近水泵壳体一端的水泵叶片轴传动齿轮带动水泵叶片轴转动,水泵叶片 固定安装在水泵叶片轴上,水泵叶片的外部设有水泵壳体,水泵壳体的一端密 封安装在水泵轴上,另一端设有水泵进水口,水泵壳体上还设有水泵出水口, 水泵叶片动力齿轮安装在水泵轴上靠近水泵壳体的一端,所述的水泵电动机通 过电动机输出齿轮将动力传递给水泵叶片动力齿轮,水泵叶片轴传动齿轮的外 圆周上固定安装有水泵叶片轴齿轮,水泵叶片轴齿轮与水泵叶片是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水泵叶片动力齿轮与水泵叶片轴传动齿轮的外部设有共同的罩盖, 罩盖固定安装在水泵轴上。
具有上述特殊结构的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发动机电子水泵采用的电控冷却系统使用电控系统控制电动水泵, 电控分流阀,电动控制风扇等元件,系统可依据发动机的需求提供最合适的发 动机冷却流量、温度控制功能,减少发动机冷却损失,改善发动机运作效率, 并达成下列功能:
a、暖机时可分段控制进入发动机的冷却水量,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以减少 排污与油耗;
b、控制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与流量,达到使发动机获得最佳冷却效果的目 的;
c、减少发动机附件系统重量(降低15-21%)。
2、无论整车处于何种转速和负荷工况,电动机都能根据ECU反馈的信号控 制进入发动机的冷却水量,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以减少排放与油耗。
3、该种发动机电子水泵采用的电控冷却系统可以使发动机在最佳状态下工 作,以电控方式控制发动机冷却水流量与冷却风扇转速,使发动机与散热器在散 热平衡状态下,控制冷却系统提供发动机最合适的冷却散热量,藉以改善发动机 燃油消耗及排放污染,达到车辆节能与减少废气排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控可变叶片与水泵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控可变叶片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控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图1~4中,1:水泵进水口;2:水泵叶片轴;3:水泵叶片;4:水泵壳 体;5:水泵出水口;6:水泵轮;7:水泵叶片轴齿轮;8:水泵叶片电动机;9: 水泵叶片动力齿轮;10:水泵叶片轴传动齿轮;11:水泵电动机;12:罩盖; 13:键;14:水泵轴;15:散热器;16:电动控制风扇;17:电控水泵;18: 温度传感器;19:电控系统;20: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52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