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南粗榧种子种苗快速高效繁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4207.8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杜道林;祁珊珊;林英;宋经元;杨冬华;王有生;魏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10;A01C1/08;A01C1/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南 种子 种苗 快速 高效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种子种苗快速高效繁育方法,特别涉及海南粗榧种子种苗快速高效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为三尖杉科植物,别名红壳松、薄叶蓖子杉,为多年生高大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其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见于海南及广东、云南等局部地区。研究表明,海南粗榧不仅有效生物碱含量为三尖杉科中最高,而且疗效最显著,是目前公认的最好抗癌树种之一。再加之该树种因材质优良而屡遭砍伐,加之种群数量少,是我国最重要的珍稀濒危植物之一。但该树种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该树种为雌雄异株、种子产量和萌发率很低(每年每雌株仅数十粒,种子萌发率野外约10%(一方面是因为海南粗榧种子萌发需要低温解除休眠,海南难以满足;另一方面海南粗榧种子在野外很易被动物啃食、传统人工萌发约20%),而且海南粗榧种子野外和传统的萌发方法需要约1年以上时间才能成苗,再加之受其生态和人为破坏等因素而导致海南粗榧濒临灭绝(王献溥,王有生.海南粗榧濒危的原因和保护措施.广西植物,1994,14(4):369-372)。虽然也有人研究采用扦插繁殖,但是在种质资源濒临灭绝的情况下,通过扦插提供大量苗木的难度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制药行业对海南粗榧的需求,而且会对海南粗榧的有限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而且资料表明扦插幼嫩茎段来源直接影响到扦插幼苗的生长态势,只有来源于主茎顶端的幼嫩枝条扦插产生的幼苗能正常直立良好生长;而主茎顶端幼嫩茎段取材会直接毁灭该株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扦插繁殖基本不能推广(符文英,潘学峰,陈秀蕙,刘国民,李任珠.海南粗榧扦插与生根试验研究.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5(3):239-244;潘学峰,符文英,陈秀蕙,刘国民,李任珠.海南粗榧扦插繁殖研究.热带农业科学,1996,(3):25-30;杜道林,符文英.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种群保护生物生态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11)。另外也有人研究采用传统的组织培养方法对海南粗榧进行幼苗繁殖,但是基本不能出苗,或者出苗率很低,不能进行应用推广(符文英,杜道林,符木均.海南粗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1):34-36;李志英,王祝年,徐立.海南粗榧的离体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5):786)。
鉴于此,海南粗榧的物种保护引起植物学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所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接以海南粗榧种子进行快速高效育苗的系统方法,可以实现提高种子萌发出芽率到90%以上(提高了约70%),幼苗成活超过90%(提高了约60%),成苗时间比传统方法缩短2/3以上,并生产整齐一致的优质海南粗榧幼苗,还最大限度利用了极为有限的海南粗榧种子资源,为解决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快繁和恢复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以满足海南粗榧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种苗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直接以海南粗榧种子进行快速高效育苗,提高种子萌发出芽率到90%以上,幼苗成活超过90%,成苗时间比传统方法缩短2/3以上,并生产整齐一致的优质海南粗榧幼苗,为解决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快繁和恢复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海南粗榧种子为繁殖体,提供整套海南粗榧种苗快速繁殖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收集:收集发育接近成熟或成熟的海南粗榧种子;
(2)种子的洗净与灭菌:将海南粗榧种子冲水1-3h.,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滤纸吸干后放入约0.5-2.0%次氯酸钠溶液中真空抽滤灭菌约3-8min,然后无菌水反复冲洗3-6次;
(3)种子低温解除休眠:将灭菌好的海南粗榧种子置于1-6℃的低温保藏1-3周,解除种子的休眠;
(4)种子无菌萌发:解除休眠的种子再放入约0.5-2.0%次氯酸钠溶液中真空抽滤灭菌约3-8min,然后无菌水反复冲洗2-5次;然后将种子接种到如下培养基上培养:0.5-1MS(Murashige and Skoog Stock培养基)+0.01-0.1mg·L-16-BA(6-苄基嘌呤)+0-100mg·L-1肌醇+0.2-0.6%琼脂+1-5%蔗糖+1-5%椰子乳,pH值5.0-6.0;暗培养2d后再置于光照周期16h·d-1、光照强度2000-3000Lux的冷光灯下、环境温度25±2℃中继续培养15-25d,便获得新绿色的生有根的实生苗,出苗率超过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42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木棒状肥成型机
- 下一篇:纺织废水处理及回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