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竹浆纤维的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9965.0 | 申请日: | 200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郁广益;王益平;郭国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茂达棉纺厂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2144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竹浆 纤维 混纺纱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及纺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竹浆纤维的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混纺纱都是选用不同纤维通过纺机纺成,纺成后的混纺纱或由混纺纱纺织的布匹一般都需要染色,而现有的染色技术一般都需将纺好的混纺纱或布匹进行100%的染色,这种染色方法既废水、费电,又污染环境,而且染色的成本也会较高,如何减少混纺纱或由混纺纱纺织布匹的染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由于竹浆纤维是本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天然纤维,其生产原料是竹子,具有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染色性和手感柔软性。是继天丝、大豆蛋白纤维、夹克纤维等产品后又一种新型纺纱原料,它不但手感柔软,悬垂性好,还具有防紫外线,抗菌、抑菌作用,还易于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天丝是最典型的绿色环保纤维,其原料来源于木材,可不断地自然再生,使用后可生化降解,无污染。天丝产品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光滑、凉爽、悬垂性好,耐穿、耐用等特点。
牛奶纤维具有轻盈、柔软、透气,导温,有良好的光泽,穿在身上会使皮肤光洁柔软,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
腈纶的弹性较好,仅次于涤纶,比锦纶高约2倍。有较好的保形性。其强度虽不及涤纶和锦纶,但比羊毛高1~2.5倍。其纤维的软化温度为190度~230度,在合成纤维中仅次于涤纶。腈纶的耐光性是所有合成纤维中最好的,露天暴晒一年,强度仅下降20%。腈纶耐酸、氧化剂和一般有机溶剂,但不耐碱。腈纶的制成品蓬松性好、保暖性好,手感柔软,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和防霉、防蛀性能。腈纶的保暖性比羊毛高15%左右。腈纶可与羊毛混纺,产品大多用于民用方面,如毛线、毛毯、针织运动服、蓬布、窗帘、人造毛皮,长毛绒等。腈纶还是高科技产品-碳纤维的原料。
由于上述四种纤维各有其特点,如何通过优化的配比组合,并能产生出与众不同的效果,使产品的档次得以提高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另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竹浆纤维的混纺纱,解决只将混纺纱中的一小部分纤维进行染色,就可达到或超过将全部纤维都进行染色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竹浆纤维的混纺纱的加工方法,合理配置混纺纱中每种纤维的配比,和每种纤维中颜色的配比,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含有竹浆纤维的混纺纱,其包括重量比依次为30%~50%、20%~40%,10%~30%及5%~15%的竹浆纤维、天丝纤维,腈纶纤维及牛奶纤维,所述竹浆纤维、天丝纤维,腈纶纤维和牛奶纤维中至少有一种纤维中的部分或全部为经染色的纤维,经染色的与未染色的竹浆纤维、天丝纤维,腈纶纤维和牛奶纤维混匀后经纺纱工序纺织成含有竹浆纤维的混纺纱。
其中,所述经染色的纤维是被染成单色或彩色的纤维,所述经染色的纤维的种类占竹浆纤维、天丝纤维、腈纶纤维、牛奶纤维总量的比例,依据设计的色标而设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含有竹浆纤维的混纺纱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染色,将竹浆纤维、天丝纤维、腈纶纤维、牛奶纤维中至少一种纤维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染色处理,经染色的纤维的种类、比例,依据设计的色标而设定;
S2:染色后处理,在已被染色的纤维上喷洒油剂水,然后焖服至少十小时;
S3:混均纤维,在一定的组合量下将不同颜色、不同比例的竹浆纤维、天丝纤维、腈纶纤维、牛奶纤维称重后混均、混细,然后打包备用;
S4:纺纱,将混均纤维装在纺机中进行纺纱,所述纺纱包括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和细沙工序。
其中,所述油剂水包括抗静电剂、和毛油,固色剂和水。
其中,所述混均纤维的步骤是通过人工进行混均,所述一定的组合量是100kg。
其中,所述清花工序采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以控制棉卷定量为430g/m,棉卷长度为36.26m,梳针打手速度为580g/min,成卷打手速度为900g/min,在所述清花工序中设置有棉卷自调均整仪,所述清花工序用于保证棉层的薄厚均匀。
其中,所述梳棉工序中的生条定量为23.5g/5m,采用中定量、紧隔距、强分梳的方式,并控制生产区域的相对湿度。
其中,所述并条工序采用8根条子并合,配合压力棒牵伸及重加压、中定量,以控制大隔距为:头并罗拉隔距9×7×16,二并罗拉隔距12×23;控制所述并条工序的参数以减少所述纤维的前后弯钩,减少并条棉结和浮游纤维,熟条定量为17.4g/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未经江阴市茂达棉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9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二次拨号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机用转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