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9034.0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4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将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孙志湧;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双极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是广泛用作功率器件的半导体元件之一。特别地,横向IGBT在耐压方面是优秀的,并且此外,可以与另一半导体元件单片集成。因此,横向IGBT近年来倍受关注。
如JP 10-200102A中所公开的,在使用IGBT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反向导通状态期间的电流路径,通常与IGBT并联地连接二极管。通常对IGBT施加偏置使得IGBT的集电极处的电压高于IGBT的发射极处的电压,结果是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然而,根据IGBT的操作状态,发射极处的电压可以高于集电极处的电压。在这种情况下,二极管提供允许电流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的路径。
图1是示出其中横向IGBT和二极管被单片集成的半导体器件100的典型结构的横截面图。在下面的描述中,“n+型”表示以高得足以使半导体简并的浓度掺杂n型杂质,并且“p+型”表示以高得足以使半导体简并的浓度掺杂p型杂质。另一方面,“n型”或“p型”表示以低浓度(足够低不使半导体简并的浓度)掺杂n型杂质或p型杂质。
如图1所示,绝缘层2形成在半导体衬底1上,并且用作衬底区域的n型半导体层3被形成在绝缘层2上。横向IGBT 4和二极管5形成在n型半导体层3的表面部分中。
横向IGBT 4的结构如下所示。p型阱区域11形成在n型半导体层3的表面部分中。n+型源极区域12和p+型接触区域13形成在p型阱区域11中。p型阱区域11、n+型源极区域12以及p+型接触区域13用作IGBT 4的发射极部。此外,n型缓冲区域14被形成为与p型阱区域11分离。p+型集电极区域15形成在n型缓冲区域14中。n型缓冲区域14和p+型集电极区域15用作IGBT 4的集电极部。栅极绝缘膜16形成在n+型源极区域12和n型缓冲区域14之间的n型半导体层3的一部分上。栅极电极17形成在栅极绝缘膜16上。栅极绝缘膜16和栅极电极17被形成为覆盖p型阱区域11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横向二极管5的结构如下所示。n型扩散区域21形成在n型半导体层3的表面部分中。n+型阴极区域22形成在n型扩散区域21的表面部分中。n型扩散区域21和n+型阴极区域22用作横向二极管5的阴极。另外,p型扩散区域23被形成为与n型扩散区域21分离。p+型阳极区域24被形成在p型扩散区域23的表面部分中。p型扩散区域23和p+型阳极区域24用作横向二极管5的阳极。
图2是图1的半导体器件100的等效电路图。在图1的结构中,横向二极管5的阳极连接到IGBT 4的发射极,并且横向二极管5的阴极连接到IGBT 4的集电极。当IGBT 4的发射极处的电压变得高于IGBT 4的集电极处的电压时,电流开始从横向二极管5的阳极流向横向二极管5的阴极。
上述JP 10-200102A还公开了一种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集成的横向IGBT来代替二极管。寄生二极管形成在MOSFET中,并且因而形成的寄生二极管可以用作反向导通状态期间的电流路径。
图3是示出这种半导体器件100A的典型结构的横截面图。在图3的半导体器件100A中,形成横向MOSFET 6来代替图1的半导体器件100的横向二极管5。横向MOSFET 6的结构如下所示。p型阱区域31形成在n型半导体层3的表面部分中。n+型源极区域32和p+型接触区域33形成在p型阱区域31中。n型缓冲区域34被形成为与p型阱区域31分离。n+型漏极区域35形成在n型缓冲区域34中。栅极绝缘膜36形成在n+型源极区域32和n型缓冲区域34之间的n型半导体层3的一部分上。栅极电极37形成在栅极绝缘膜36上。栅极绝缘膜36和栅极电极37被形成为覆盖p型阱区域31的一部分。在上述结构中,p+型接触区域33、p型阱区域31、n型半导体层3、n型缓冲区域34以及n+型漏极区域35形成寄生二极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9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铣开口扳方孔专用夹具
- 下一篇:脉冲磁场条件下非晶薄带热处理工艺与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