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6648.3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4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剑鸣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03;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机 掺杂 材料 防伪 方法 | ||
1.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系一种用于标识的防伪方法,包括产生、制作和识别标识中的标识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具体的产生、制作过程包括:
a、利用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状态的物质,通过加工做成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不规则立方体颗粒和纤维状的固体材料;
b、将不同物质密度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的制造过程中随机掺入卡片本体材质中,形成一种防伪标识;
c、利用放射线穿过卡片内部不同密度的物质时,放射线强度减弱的程度不同,用放射线从一端射入塑料卡片,当放射线穿过塑料卡片后,在塑料卡片的另一端,通过放射线检测器检测出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不同强度的放射线信号;
d、利用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放射线强度减弱的程度不同,产生一种由衰减程度不同的放射线构成的放射线纹理图像,再利用放射线图像/数字图像转换器将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字纹理图像,将数字纹理图像编号并存储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
其识别过程是:
a、通过前已经制作出的塑料卡片再次产生放射线纹理图像,与前第一次产生的放射线纹理图像相同;
b、将再次产生的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字纹理图像;
c、将上述再次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和计算机数据库中保存的第一次产生的数字纹理图像比较,如果两者相同,表示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中形成的防伪标识是真实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采用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状态物质做成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随机掺杂到塑料卡片内部构成防伪卡片,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中形成一种防伪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塑料卡片中卡片本体材质和随机掺入的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在物质密度上的差别,在塑料卡片内部产生一种由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构成的随机分布的具有不同密度的各种形状的三维组织结构。
4.通过放射线发生器和放射线检测器测出穿透塑料卡片中各点不同物质密度结构后的放射线衰减程度信息,检测出卡片内部的三维物质密度结构的信息,将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放射线信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再利用放射线图像/数字图像转换器将得到的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纹理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次检测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进行编号并存储到检验用数据库中,同时将编号印在塑料卡片上供查询使用;核验时,查询者利用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图像/数字图像转换器重复采用上述4的操作,再次得到数字纹理图像,再通过通讯方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产品上编号,提取预先第一次存入的数字纹理图像;将再次由塑料卡片上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的纹理分布特征与预先第一次存入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的纹理分布特征核对,验证标识的唯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剑鸣,未经刘剑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64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反应釜的自动加料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诊疗集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