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把手和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6290.4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4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T·P·科斯蒂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53/00;E05B65/12;E05B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代易宁;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把手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门把手,并且更具体地涉 及一种用于将把手的枢转运动传递到门锁的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机动车辆的外部门把手包括把手杆止挡件,其限制 门把手的枢转范围。把手杆止挡件通常位于内侧,即,位于车门的内表 面上。该结构使得车窗玻璃到门板外表面的距离为约55mm。希望能够 显著降低外部门把手的深度使得从玻璃到外门板的尺寸降低到约 35mm。
重新将把手杆止挡件向外布置在罩上可以降低把手深度, 但是需要另外的方法将开锁能量从把手传递到门锁。用从门把手组件悬 垂的松弛的索缆将门把手组件安装到车辆上是不能接受的。
产业上对于外部门把手存在使外部门板临近窗户玻璃组装 的需求,从而增加车辆车身侧的样式。
发明内容
一种操作汽车车门的装置,包括枢转的门把手,可与把手 接合以限制把手枢转的止挡件,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活动门锁, 以及固定到把手上用于将把手的运动传递给锁闩的索缆。
通过将把手杆止挡件从把手框架上的常规位置移动到把手 罩,止挡件可以被向外移动,由此显著降低把手组件包络面的深度。降 低深度的外部门把手使得外部门把手可以靠近门上的侧玻璃组装,拓展 了外部设计的包络面,使得车身侧面设计更加生动。
优选实施例的应用范围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所附的权 利要求书和附图体现。应当理解,尽管说明书和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 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它们都仅仅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显而 易见地知道所描述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的各种变换和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视图,显示了固定到门板内部的门把手框架;
图2是透视图,显示了安装在把手框架上的门把手、罩和 双臂曲柄,为了清楚,图中门板被移去;
图3是图2中所示罩和止挡件的透视图;
图4是透视图,显示了门把手的内表面;
图5是车门机构的侧面透视图;
图6是图1的车门机构的透视图,显示了连接到门锁上的双 臂曲柄;和
图7是一种可替代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图1示出门把手框架10,优选由模制塑料制成, 固定在门板12的内表面上位于内腔或凹陷14处,在门板12对应位置的外 表面上装有门把手16和罩18。
图2和图3显示把手16是杆状物,其围绕一端19枢转,并在 另一端20处被把手挡块约束以限制把手16的转动。罩18延伸穿过门板 12,固定在框架10上,并且安装有把手杆止挡件22。臂24从把手16的端 部20向内延伸,在止挡件22的槽26内运动,并且与止挡面28接触以限制 把手16的枢转范围。
图4显示了靠近臂24固定在门把手16上的索缆保持架30。 索缆34由卡扣式保持架30保持到门把手杆16,所述卡扣式保持架30的功 能包括:以预装状态将索缆保持在把手框架10上,被保持在把手杆16上 的槽内,在部分安装位置中卡入把手杆16的凹口中,以及卡入把手杆16 中的最终位置。索缆保持架30形成有孔32,索缆穿过该孔32进入保持架 并被固定到保持架30和门把手杆16的端部20。
图2和图5显示索缆34从保持架30向内延伸,与安装在把手 框架10上并与双臂曲柄38相连的滑轮36接合,所述双臂曲柄38被支撑从 而绕框架10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凸起部40枢转。双臂曲柄38具有索缆34连 接于其上的第一臂42,和位于双臂曲柄的与臂42相对侧的第二臂44,用 于驱动门锁。优选地,扭簧46与凸起部40和双臂曲柄38接合,并且向双 臂曲柄38施加一趋向使把手16向内、臂42向上并且臂44向下枢转的力 矩。
当把手16被向外拉时,臂42向下枢转而臂44向上枢转。扭 簧46与凸起部40和双臂曲柄38接合,并且向双臂曲柄38施加一使把手16 向内、臂42向上并且臂44向下枢转的力矩。当把手16被释放时,在弹簧 46产生的力矩的作用方向上臂42向上枢转而臂44向下枢转。臂42、44的 向上和向下位置示于图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