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脂环族不饱和化合物、聚合物、化学增幅抗蚀剂组合物及采用所述组合物形成图案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4738.9 | 申请日: | 200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胜美;中野嘉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35/52 | 分类号: | C07C35/52;C07C69/96;C07C43/30;C07C59/60;C07C69/708;C07C69/6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海荣;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环族 不饱和 化合物 聚合物 化学 增幅 抗蚀剂 组合 采用 形成 图案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3月4日、申请号为200480006191.7 的中国国家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脂环族不饱和化合物及其聚合物。更特别地,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以至多波长190nm的远紫外光作为照射光的化学增 幅抗蚀剂,并涉及采用所述聚合物的化学增幅抗蚀剂组合物,以及采 用所述抗蚀剂组合物形成图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半导体设备为代表的须以约四分之一微米进行微制造的各种 电子设备的生产领域中,已逐渐要求生产具有更高密度和集成度的设 备。因而,用于形成微图案的光学腐蚀技术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特别地,在具有1G比特或更高集成度、需要约至多0.13微米级 加工技术的DRAMs生产中,在先使用的是以ArF准分子激光器 (193nm)进行的光腐蚀技术。
近来,已检定了以F2准分子激光器(157nm)进行的光腐蚀,用 于形成更微细图案(见R.R.Kunz等,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B17卷(第6期),pp.3267-3272(1999))。
因而迫切需要开发适用于采用F2准分子激光的光腐蚀的抗蚀剂材 料。由于用作激光器材料的气体寿命较短,激光器设备自身较昂贵, 等等,因而开发用于F2照射的抗蚀剂须改进激光器的成本性能。特别 地,除与加工尺寸减小相对应的高分辨率外,还强烈要求抗蚀剂具有 高灵敏度。
化学增幅抗蚀剂是本领域内公知的,其中将作为敏化剂的光酸发 生剂用作为抗蚀剂提供高灵敏度的手段。该抗蚀剂现已广泛用作KrF 准分子激光器(248nm)的抗蚀剂及ArF准分子激光器的抗蚀剂。化学 增幅抗蚀剂的特征是,通过光照射由光酸发生剂产生的质子酸作为抗 蚀剂内所含组分,会通过照射后的热处理而引起酸催化剂与抗蚀剂树 脂等反应。以此方式,使抗蚀剂具有显著高于光反应效率(每个质子 的反应)低于1的常规抗蚀剂的灵敏度。现在,大部分开发的抗蚀剂 均是化学增幅抗蚀剂。
然而,对于以F2准分子激光为代表的采用至多190nm短波长光线 的光腐蚀情况,则要求用于形成微图案的抗蚀剂具有常规材料不能完 成的新特性,特别地是对至多190nm的照射光的高透明度。
用于KrF准分子激光器或ArF准分子激光器的常规光致抗蚀剂材 料主要采用聚(对乙烯基酚),脂环族树脂等作为树脂组分。然而,此类 树脂对至多波长190nm波长处的光吸收极高。因而,由于大部分照射 光在抗蚀剂表面上被吸收,而未透射至衬底,因而不能形成微细的抗 蚀剂图案。这就是此类常规树脂不能应用于采用至多190nm短波长的 光的光腐蚀的原因。
将含有氟原子的树脂用作F2准分子激光(157nm)可透过的聚合 化合物,其呈现出较好应用前景(见R.R.Kunz等,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B17卷(第6期),pp.3267-3272(1999)及 T.Chiba等,Journal of Photo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3卷 (第4期),pp.657-664(2000))。
发明内容
然而,常规含氟树脂不具有足够的透明度、对衬底的粘附性、抗 干腐蚀性和分辨率,这些都是抗蚀剂所要求有的,因而常规含氟树脂 按现状还不能用作化学增幅抗蚀剂的树脂。
因而期望有用于抗蚀剂的新颖树脂材料,其对至多190nm的照射 光具有高透过性,对衬底具有出色的粘附性和抗干腐蚀性,并显示出 出色的分辨率。
作为为实现上述目的的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通过聚合含有 不饱和化合物作为单体的聚合物前体,所述不饱和化合物具有特定的 脂环族结构,所得到的聚合物作为新颖化合物可出色地用作化学增幅 抗蚀剂。该发现导致了本发明的完成。
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以如下通式(1)表示的脂环族不饱和化合物: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4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输辊轴压力调整机构
- 下一篇:智能路灯路段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