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薄壁铸铁的蠕化剂及其熔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2245.1 | 申请日: | 2009-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蔡安克;吴和保;刘文曾;范随长;程俊伟;张俊祥;郭亚辉;花建山;樊自田;段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3/10 | 分类号: | C22C33/10;C21C1/08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薄壁 铸铁 蠕化剂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铁蠕化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薄壁铸铁的蠕化剂及其 熔制方法。
背景技术:
蠕铁是一种具有蠕虫状石墨的铸铁,机械性能介于灰铁和球铁之间,但是 蠕铁的耐热冲击疲劳性能超过球铁和灰铁,致密性和耐压疲劳性能优于球铁和 高级灰铸铁,而且最适宜耐压、耐渗漏的液压铸件,因此蠕墨铸铁应用于发动 机缸体、缸盖上,用来改善内燃机的性能和尾气净化,同时能够增加缸体热和 力的负荷(参见;史蒂夫.道森,蠕墨铸铁-现代柴油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的材料)。
蠕化剂是蠕铁生产中的关键材料,它决定着采用何种工艺进行蠕化处理。 国内使用较多蠕化剂有钙系、镁系和稀土系。钙系蠕化剂虽然蠕化处理范围宽, 白口倾向小,但是其沸点高,在铁液中不能沸腾,且溶解度很低,很容易形成 渣孔缺陷。稀土系蠕化剂随着蠕化剂中稀土含量的增高,要相应加强铸铁的石 墨化措施,如进行后孕育或蠕化剂中加入强的石墨化元素等。稀土合金与铁液 反应的热力学条件良好,但动力条件较差,稀土合金在铁液中溶解扩散慢,致 使稀土的吸收率降低。镁系蠕化剂主要有镁、稀土、钛等干扰元素组成。镁在 铁液中的汽化能够加速蠕化剂的扩散和溶解,由于自沸腾能力强,无需搅拌, 操作简单,但钛干扰元素容易对炉料产生污染,给铸造回炉料使用和管理造成 很大的困难,而且这些干扰元素容易在铁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碳化物,严重影响 铸件的加工切削性能(参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铸造手册第1卷第 2版“铸铁”)。
蠕墨铸铁的难点是蠕化处理,而蠕化处理的关键在于铁液的含硫量,因为 硫量的大小与浮动直接影响着铁液的蠕化效果。国内具有专利的蠕化剂(专利 公开号CN1300866)主要用于低硫铁液,采用炉前脱硫或低硫炉料等手段降低 硫量,有的蠕化剂(专利公开号CN1544679)用于高硫铁液。经过技术检索能 够同时用于高硫、低硫且蠕化范围较宽的蠕化剂很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薄壁铸铁的蠕化剂组 分及其熔制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蠕化剂组分及其熔制方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克 服以上蠕化剂的缺点;使用本发明所述蠕化剂,蠕化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稳定, 溶解性好,不需搅拌,蠕化范围也相对较宽,无需对原铁液进行脱硫处理,在 低硫、高硫状态下,均能适用于生产薄壁蠕铁铸件。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薄壁铸铁的蠕化剂组分;
所述蠕化剂成分含量(按重量比):
稀土(RE)15-25%;
硅(Si)35-45%;
镁(Mg)2.5-4.5%;
钙(Ca)2-4%;
锌(Zn)1.5-3.5%;
氧化镁(MgO)0.6-1.4%;
余量为铁(Fe)。
一种用于薄壁铸铁的蠕化剂的熔制方法;
所述蠕化剂的熔制包含如下步骤,1、熔炼前检查;2、开炉送电前加料;3、 熔化及加料过程;4、出炉浇注;5、破碎;6、检验、标识和保存,具体操作步 骤为;
1)、熔炼前检查:
a.首先检查500Kg中频感应电炉是否正常,确认正常后方可加料;
b.开炉送电前需将电炉周围的障碍物清理干净;
2)、开炉送电前加料:
炉底先铺一层30~50mm的稀土硅铁或硅铁,并在上面依次铺设锌、镁并摆 放平整,然后使用废钢将锌、镁压住,最后用稀土硅或硅铁将所有金属料盖住, 表面摊平;
3)、熔化及加料过程:
a.电炉送电后,应随时观察炉内炉料熔炼状况;
b.发现料位下降时应及时补加炉料;
c.发现有火苗冒出时,应即时加入少许炉料将火苗盖住以防止炉料氧化烧损 过多;
d.发现料位长时间不下降时,应停电观察,并用钢钎捅捣炉料,直至将搭棚 的炉料捣落或倾斜炉体熔化,保证炉料上下连续;
e.发现有液态合金液浮上固态炉料表面形成结壳时,应停电处理,将结壳捣 破,使得炉内炉料上下通透;
f.待所有炉料加入完毕后,再发现有火苗冒出时,应用人工搅拌的办法调整 炉料位置,或用炉口盖封闭炉口;冒烟严重时应适当降低送电功率;熔化完毕 观察时,停止给电炉送电,用钢钎在炉内搅拌;
4)、出炉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2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