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打击乐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69480.3 | 申请日: | 2009-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3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竹久英昭;渡边晴夫;宫下慎也;佐藤大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0H3/12 | 分类号: | G10H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陈立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打击乐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着对于打击垫状的演奏操作件进行打 击等的演奏操作而产生电子演奏音的电子打击乐器。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2所示,过去存在着具有打击垫状的演奏操 作件(操作面)、随着该打击垫的打击操作、产生模拟鼓、镲等 打击乐器的演奏音的电子打击乐器。在具有这种打击垫状的演 奏操作件的电子打击乐器中,利用槌或手等身体的一部分对打 击垫进行打击,读出与所打击的打击垫相对应的演奏信息,从 而产生与之相应的演奏音或短促音节的发音。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351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547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2所示的电子打击乐器中,设置有多 个打击垫。在设置有该多个打击垫的电子打击乐器中,各打击 垫相互临近配置。然而这样一来,演奏者在进行打击垫的打击 操作时,有可能会由于误操作而打击与要打击的打击垫不同的 其它的打击垫。尤其是在桌上型的电子打击乐器中设置多个打 击垫的情况下,各打击垫的面积较小,因此错误打击与要打击 的打击垫相邻的其它的打击垫的可能性会增大。
还有,对于设置有多个打击垫的电子打击乐器,过去要针 对每个打击垫来设定演奏操作所产生的演奏音。但是,当针对 每个打击垫进行演奏音的设定时,如果存在许多个打击垫,演 奏音的设定操作将会花费功夫和时间,从而使得演奏操作时的 设定步骤变得复杂,对于以轻松演奏打击乐器为目的的桌上型 电子打击乐器来说,可能会损害操作容易性和方便性。
本发明考虑上述问题,其目的是对于具有多个操作面的电 子打击乐器,提供能够有效利用该多个操作面、进而提高演奏 操作性的电子打击乐器。
但是,在专利文献1、2所示的电子打击乐器中,由于过去 具有平面状的打击面的打击垫成为主流,因此对于打击垫的打 击操作只能是通过利用槌的前端对打击面进行打击操作等有限 的基本方式来进行。因此,利用过去的电子打击乐器,不能进 行基本之外的方式的演奏操作,例如不能模拟用槌的中部打击 鼓的边缘的演奏,从而不能适应更加广泛的演奏操作。
还有,在专利文献1、2所示的电子打击乐器中,有的具有 多个打击垫。但是,利用过去的电子打击乐器时,由于多个打 击垫是在相互独立状态下进行排列的,基本来说各个打击垫是 作为不同的操作区域来进行演奏操作的。因此没有设想通过将 例如多个打击垫组合成1个操作区域,模拟多种打击乐器的演 奏,以有效利用多个打击垫,进行广泛的演奏操作。
本发明考虑上述问题,其目的是通过使对于操作面的操作 多样化、有效利用多个操作面,提供能够进行广泛演奏操作的 电子打击乐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与本发明有关的电子打击乐器的特征 在于,具有:演奏操作部(10),其由多个分区操作面(P)构成; 存储单元(43、47),其存储多种演奏音;演奏音分配单元(45), 其对于多个分区操作面(P)分配存储在存储单元(43、47)中的演 奏音的某一种;分组设定单元(45),其设定将多个分区操作面 (P)中的至少2个分区操作面组合而成的分组操作面(G);演奏操 作检测单元(22、26),其检测对分区操作面(P)所进行的演奏操 作;以及演奏音产生单元(45、41),其基于该演奏操作检测单 元(22、26)所检测的演奏操作来产生分配给分区操作面(P)的演 奏音,其中,在利用分组设定单元(45)设定了分组操作面(G)的 情况下,演奏音分配单元(45)对于属于该分组操作面(G)的2个 以上的分区操作面(P)分配相同种类的演奏音,在没有设定分组 操作面(G)的情况下,对各个分区操作面(P)分配不同种类的演 奏音。另外,这里括号中的符号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表 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结构元件的符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9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